人生不測與命運多舛,有時就那么簡單、那么平常。幾天前的地震,至今讓親歷者心有余悸。突如其來的災難過后,重建家園已成當務之急,面對倒塌的房屋,不少失去家園的人心存忐忑:我的家在哪里? 如果抗震救災初期是應急戰,是救生命于一夕,扶危情于一旦,那么災后重建則是持久戰,是安民于一方,興業于一地。后者任務更為艱巨。大災大難,大愛無疆,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社會的無私援助,讓不少人定心、暖心。但是,當前災區出現不少受災群眾袖手旁觀、等待觀望的現象,從這一情況看,在開展恢復重建這一更加繁重、更加艱巨的工作時,我們需要大力倡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我黨的光榮傳統,也是迪慶人民突出的品質特點,在今天的重建家園中,我們理應把這一光榮傳統發揚光大。 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首先要堅定信心,進一步強化主人翁意識。國家的支持、社會的幫助無疑是我們災后重建的強大推力,我們應當積極爭取省里和中央的支持。但是,我們應該明白,災區人民才是災后重建的真正主體,許多眼前的困難還得要由我們自己的雙手去解決。災害過后,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等待,只是依賴社會救助,就會失去加快重建的寶貴時機;如果不依靠自己的雙手,不靠辛勤勞動,只想坐享其成,重建美好家園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全州干部群眾要堅定信心,下定決心,想方設法調動各種資源,尤其要充分調動受災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立足于自力更生,發揚艱苦奮斗精神,緊緊抓住加快重建家園的寶貴時機,打好恢復重建、災后自救工作的第一仗,把我們新家園的地基打得更加堅牢。 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需要全州干部群眾踏踏實實地付諸行動,這兩次地震,許多群眾尤其是農村的受災群眾,蒙受了巨大經濟損失。但是,我們決不能被自然災害擊倒,面對大自然帶來的創傷,我們要振奮精神,挺起腰桿,勇敢地接受災難的挑戰,以頑強的意志和奮斗精神,重建家園,開始新生活。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要以對災區人民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的態度,認真落實重建政策規定和各項工作要求,集中精神抓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要不留遺憾、不留敗筆、不留罵名,不達目標,誓不罷休。 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千頭萬緒,各種困難會不期而至,有的缺資金,有的缺人手,有的缺材料等等。俗話說得好,辦法總比困難多,事情是干出來的,條件也是自己創造出來的,只要我們始終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和艱苦奮斗的作風,樹立不等不靠、只爭朝夕的思想,讓雙手動起來,甩開膀子干起來,從本家本村做起,從一磚一瓦做起,大干苦干,以干克難,就一定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困難,建成我們的新家園,奪取抗震救災的全面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