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欽縣抗震救災紀實 “8·28”“8·31”兩次地震,德欽縣受災人口達38125萬余人,波及范圍廣,受災程度深。災難發生后,德欽縣軍、政、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全力以赴,第一時間搶通交通、通信、電力抗震救災生命線,用心血和汗水書寫了一曲自強不息的抗震救災之歌。 攻堅戰,在第一時間打響 兩次地震,致使德欽縣交通中斷,電力、通信、水利等基礎設施受損嚴重,群眾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失…… 時間就是生命。搶救生命、轉移群眾、妥善安置群眾是打響抗震救災攻堅戰的首要任務。德欽縣委、縣政府科學謀劃、沉著應對,第一時間組織縣防震減災局、民政局、安監局、公安局、消防大隊、交通局、教育局、衛生局等部門趕赴災情最為嚴重的奔子欄鎮。德欽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格桑朗杰,縣委常委、副縣長龍貴生帶領保通工作組和施工車輛在第一時間趕赴重災區爭古村民小組,在災區現場組建臨時指揮部,并下設綜合協調組、宣傳報道組、醫療救助防疫組、交通通訊保障組、后勤保障組、治安保衛組和災后重建組等8個工作小組,在現場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全面實行處級包村、科級包組、干部包戶的分片包干制度,全縣駐村干部及軍警1945人奔赴第一線,與災區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在第一時間打響抗震救災攻堅戰。 緊急施救,妥善安置群眾 與時間賽跑,與災難抗爭,盡快打通交通、通信等抗震救災生命線是保障受災群眾在第一時間得到及時救助的重中之重。 “8·28”地震發生后,記者在奔子欄鎮格浪水現場看到,救災保通組到達后,等待在災區的工作組迅速選定臨時安置點,迅速搭建帳篷,迅速妥善安置受災群眾。打通了“交通生命線”,受傷群眾得到及時救治,救災物資源源不斷送往災區,災區群眾得到妥善安置。此刻,保通組的同志一個個成了泥人,大家在水溝里簡單清洗衣服上的污泥、扭干后,再次穿在身上,在車里休息片刻。像格浪水一樣,以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臨時救災住所、有安全飲用水、有醫療衛生保障為目標的一項項保障措施迅速得到貫徹落實。 9月2日,記者隨運送救災物資的工作組到奔子欄鎮居加、哈叢、灑瑪、咱歸等村民小組采訪救災物資發放情況?!爸x謝黨和政府,現在我們在安置點不缺吃穿,有安全飲用水,還有醫療衛生保障?!惫残〗M支部書記小培布說:“現在,工作組給每家又送來了一件塑料彩帶布、一件方便面、一件礦泉水。” 在咱歸小組,除了發放食品和彩帶布外,指揮部還調來了一臺發電機,保障災民安置點的照明。工作組走完咱歸村民小組最后一程時,時針已經指到深夜10時。此刻,工作組成員才感到饑腸轆轆,疲倦不堪。 在抗震救災的日日夜夜,德欽縣抗震救災指揮部為了保障學生安全,推遲學校開學時間,緊急疏散先期抵達的部分學生、家長;緊急搶修路、水、電和通信等生命線;組織醫療救助隊伍、醫療巡回救治組和救護車輛,及時救護傷員,設立生活用水監測組、衛生防疫組,出動各類搶險應急車輛,切實做好衛生防疫工作;公開、公正、公平做好物資調配工作,確保救災物資及時發放到受災群眾手中;設立21個集中安置點,妥善集中安置受災群眾;明確掛村、掛組搶險人員的工作職責,認真做好災害隱患排查,防控次生災害的發生;落實干部包村包組制度,抓好災民安置及災區安全、防火、防洪、防盜、防疫等工作,切實有效防范次生災害。 與死神賽跑,以人為本搶救傷員 奔子欄醫院一半以上的醫生家里不同程度受災,他們家里也有老人、小孩,但是他們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做好災區群眾的疾病預防、衛生防疫、心理疏導等工作。災情發生后,醫務人員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病人,強震過后,第一時間把病人轉移到安全地帶后,冒著余震的危險一次次進入藥房和倉庫搶運藥品。有一位剛在震前分娩的孕婦,新生兒出生時只有2.2公斤,地震后搬到室外就不敢搬回病房,醫院考慮到天氣不好,影響母子的身體健康,認真做通產婦思想工作,讓其先搬進病房。救災帳篷搭好后,醫生立即把產婦及嬰兒轉到帳篷里。 災難發生時,醫務人員懷揣“第一時間搶救生命”的承諾,奔赴抗震救災第一線,爭分奪秒搶救傷員;災難后,醫護人員住進災區臨時安置點,為群眾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在臨時安置點實施消毒,加強疫情監測,實行零報告制度和日報制度。在災區一線,“白衣天使”猶如一道道溫暖而美麗的風景,在災區的每一個角落無聲展現,帶給了災區人民難以忘懷的吉祥與安康! 愛心,潮水般向災區匯聚 愛心獻災區,余香千秋存?!拔覀兎蚱薅际堑職J縣糧食局下崗職工,我們的生活有困難,但地震重災區受災群眾的生活更困難。向災區群眾捐一點錢,獻上一片愛心表達手足情、同胞誼。”德欽縣糧食局下崗職工梁建國為災區群眾捐款10000元。 9月7日中午,在德欽縣救災指揮部門前,來了一輛皮卡車和一輛微型貨車,車里滿載著新鮮的蔬菜——他們來自拖頂鄉巴龍村民小組蔬菜協會。協會會長達瓦培初帶著30戶會員給受災群眾送來2300多斤新鮮蔬菜和1頭宰殺好的豬?!皼]有黨和政府就沒有我們的好日子。同胞有難,我們當盡綿薄之力。”達瓦培初的話表達了向德欽災區群眾獻愛心的各界人士的心聲。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光榮傳統在德欽抗震救災中發揚光大,愛心向德欽地震災區匯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潮水般涌向災區,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社會各界的愛心幫助,堅定了災區群眾戰勝自然災害的信心和決心。(楊洪程 江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