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舉辦的2013年江西武功山帳篷節,16000多名驢友留下了滿山的垃圾,足足有一火車皮,讓環衛工人撿了整整3天,可謂大煞風景。 出門旅游,圖的是欣賞美景,放松心情,緩解壓力。旅游景點令人向往,旅游過程應令人愉悅。誠然,景點美景能夠讓人愉悅,但如果人不文明,同樣會大煞風景,令游客不快,甚至變成傷害。華山兩名游客被捅傷就是例證。因此,景點除自然風光的美景外,還有一道無形的由游客和旅游從業者組成的美景,那就是:文明。而文明是景點最美的“風景”。 然而,現實卻令人遺憾,游客的文明素質讓人不敢恭維。一些游客隨意踐踏古跡,亂扔瓜皮果殼,隨地吐痰甚至大小便。如在一些景點精美的文物上常常能見到“某某到此一游”;一些游客吃完口香糖后就把它粘在景點的欄桿上或者隨便吐到地上。去年國慶當天,游人隨手丟在天安門廣場上的空水瓶、食品包裝袋、煙頭等垃圾,天安門環衛站清潔隊460名環衛工全體出動才清理干凈。去年國慶節前,天安門環衛工對廣場進行大掃除,光殘留口香糖就清理出140多斤,裝了滿滿7桶。 應當說,我們大多數旅游從業者是好的,但也有少數素質有待提高。本來導游的天職是為游客當好向導、介紹風景名勝,高素質的導游可以讓景點“升值”。然而,確有少數導游態度惡劣,欺騙游客,想方設法套取游客錢財。香港導游李巧珍罵內地游客不購物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創建文明的旅游環境,是每位游客和旅游從業者共同的責任。從旅游文明的系統性觀點看,要真正有效提升旅游文明水平,在旅游的景點管理、接待人員及游客行為等關系中,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關系。其中任何一種不文明因素的存在,都可能會影響到其他方面文明水準的提高。因此,廣大游客應摒棄不良習慣,注意言談舉止,遵法規、守秩序、講衛生、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爭做文明的傳播者;廣大旅游從業者應自覺規范經營行為,恪守職業道德,遵紀守法,信守合同;努力提高自身文明素質,做文明旅游的實踐者、傳播者。 中華民族是一個禮儀之邦,有引以為驕傲與自豪的好山好水。祖國山河美如畫,古老的神州大地不缺自然美景。旅游作為一種文化,人們游覽名山大川主要是滿足精神上的享受。固有的景觀是不變的,但文明的氛圍卻是由人營造的。出門旅游,本身就是一種文明的追求。如今生活條件好了,越來越多的人會走出家門,外出旅游,享受美好生活。面對蓬勃發展的旅游產業,不論是游客還是旅游從業者,都應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共同讓文明成為景點最美的“風景”。(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