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西縣醫院加強服務能力建設見聞 6月底,維西縣醫院順利完成搬遷工作。時隔3個多月,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究竟給當地群眾帶來什么樣的利益?記者帶著問題前往縣醫院進行采訪。 就醫環境變好了 “去年3月,我在縣醫院住院,病室的墻壁沾滿污垢,室內沒有廁所,院內沒有食堂,很不方便。”維西縣維登鄉北甸村農民老和對記者說。“前幾天,我老伴住進新的縣醫院,情況完全不一樣了。住的就像標間,衛生設施齊全,還有食堂。” 老和的話表達了維西縣患者的心聲。過去,維西縣醫院由于床位緊,部分患者只能在過道上“住院”,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十分突出,甚至誘發醫患關系緊張。 新建的縣人民醫院是維西縣歷史上最大的醫療衛生基礎建設工程。醫院位于維西縣城新區興維大道中段以南,建設內容為急診、門診醫技樓、住院樓、傳染病樓、食堂、中心供應室、水泵房、太平間、垃圾房、污水處理站及附屬工程。設置病床200張,占地面積33241.13平方米,框架結構。建筑面積16878.77平方米,省立項批復資金4797.43萬元。目前,該縣醫院正準備申報二級甲等醫院,該院手術室,投資600多萬元,建成后的手術室潔凈明亮,設備先進。 服務能力提升了 維西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醫院能力建設,引進了一批先進的新設備,提升了診斷能力。到目前,維西縣醫院擁有包括16排西門子螺旋CT機、數字遙控X光機、DR、彩超、C臂、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凝儀、電子胃鏡在內的一批現代化先進設備。住院部自引進CT后,醫院已經做了7例開顱手術,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縣醫院結合實際,切實提高服務能力,積極推進縣醫院信息化建設,于2012年10月完成醫院信息化建設,全院臨床科室上線運行。 提升服務能力人才是關鍵。今年以來,維西縣醫院選派醫師到省二院及上海進行中長期培訓8人次,選派趙靜等年輕護士到州級及省級醫院進行短期培訓15人次,接收各大中專院校臨床實習及護理實習40余人次。 上半年,縣醫院以集中學習和以科室為單位自學兩種形式開展業務學習。提高醫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滿足崗位需求,提高醫療質量。 達標升級需“補課” “我們只有星期七,沒有節假日。”維西縣醫院內科主任楊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病人數量翻了幾番,但醫護人員卻沒有增加,沒辦法,我們只能超負荷工作。” 有一組數字證實了楊勛的話:縣醫院門診人數從2008年的40800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129474人次,增長219.69%;住院人數從2008年的1829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5259人次,增長187.53%。 新遷建的維西縣人民醫院總床位編制數達到200張,根據國家衛生部綜合醫院建設標準,每床位配備1.4名醫護人員,應落實人員編制280名,但縣醫院現在編制核定為158人,目前實際在職153人,聘請合同制專業技術人員及工勤人員77人。 顯然,維西縣醫院的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尚未達到二級甲等醫院的要求。醫護人員不足,尤其是骨干專業技術人才短缺是縣醫院達標晉級的軟肋。因此,維西縣醫院提升服務能力,達標晉級尚需“補課”。目前,維西縣醫院內科、兒科不能分開,呼吸內科、消化內科等不能分開,泌尿外科、肝膽外科等不能分開,眼科、五官科不能分開,門診、急診不能分開,皮膚科不能設立等等,隊伍建設滯后,醫療服務能力不能滿足患者需要,致使大量患者轉診到上級醫院,加重了群眾經濟負擔。(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