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務事、農活事、公務事、紅事、白事、快樂事、煩心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普通村民都在各種大事小事中,彈奏著相同或不相同的人生旋律。作為普通村民的一員,香格里拉縣上江鄉福庫村委會主任李學蓮雖然學歷不高,但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被群眾親切地稱為“當家人”。 1983年初,23歲的李學蓮嫁到本村福庫二組。隨后,她被上江鄉政府選為福庫村人口和計劃生育宣傳員,并兼任村婦女主任。 從1983年到2003年,這項工作她足足干了20年。在這20年里,她并沒有因為工資低、工作忙而報怨。計生工作面對的是育齡夫婦。針對育齡婦女難集中的實際,李學蓮抓住辦紅事、白事的契機,宣傳計生政策。通過不斷地宣傳和面對面交流,計生政策在福庫村家喻戶曉。該村20年間無超生、搶生,而且有58對夫婦辦理了《獨生子女光榮證》,福庫村計生協會和李學蓮受到了省、州、縣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多次表彰。 1997年,福庫二組群眾推選李學蓮為村民小組長。這樣一來,李學蓮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在迎來一個個朝陽,送走一個個晚霞的時光里,不覺之間又過了4年。她的工作受到了群眾和上級領導的好評:1997年,她被上江鄉黨委、政府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0年,又被評為“優秀生產組長”;1999年11月,被州婦聯授予“雙學雙比三八紅旗手”;2000年3月,被云南省農村婦女“雙學雙比”競賽活動領導小組授予“先進女能手”。 2001年 3月,福庫村進行了首屆村民委員會選舉,李學蓮又被選為村委會主任,成為一個女村官。說到“村官”,她感受頗深。她說,“‘村官’雖然帶了‘官’字,其實不是官。因為這種官沒有品極。而另一方面,‘村官’就是村的‘一把手’,是村民的官,是村民發家致富的領頭人、策劃者,是要為村民排憂解難、噓寒問暖的。因此,村官的‘官位’很小,但身負的責任很重。” 2009年初,為了測量和加寬木肯不上、下組的公路,“千促”工作組的同志和李學蓮等一行7人,乘坐微型車前往實地測量。由于路窄、坡陡,加之急彎,不幸翻車,致使3人重傷、4人輕傷。從那以后,李學蓮的腿不如以前靈便了。為改變山區群眾人背馬馱的生產生活方式,這點傷并沒有削弱她的工作激情。她說,一個個村民給她帶來的慰問更加激勵她要干好這份工作。 多年來,她認為,對于集體資金、資產,都要實行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每一筆資金的使用,都要堅持村民代表大會“一事一議”制度,實行民主決策,群眾說了算。政務、財務每月公開,實行陽光操作。在她的要求下,村委會副主任把每一筆資金收支的“來龍去脈”都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還有低保、救災物資、生態補償金等,凡是關乎到錢的事,村“兩委”都立足于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力求達到“對號入座”。因此,村民對錢物沒有過異議。10多年來,她連差旅費也沒報銷過一次。 一個家庭有個家長,村官則是一個村的大家長。這個大家長的職責,是要想方設法使每一個小家實現脫貧致富夢。致富夢的門路有哪些?根據村情民情,李學蓮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在決策、執行中決不搞生搬硬套和瞎指揮。比如:山區糧食產量低,種重樓、當歸、川芎、木香等藥材;壩區的小春季節以種青稞為主。大春季節,除了種包谷、水稻,還種蠶桑、烤煙、洋芋、桔梗、白術等。如今,該村藥材面積已達2000多畝;經濟林木(核桃、花椒等)1000多畝;涌現出大量的黑山羊養殖戶、肉牛養殖戶、養豬專業戶和養雞專業戶。 2009年8月,福庫村發生口蹄疫,一個多月時間里,30戶村民的495頭豬和41頭牛被撲殺。李學蓮積極應對突發疫情,爭取到上級部門46萬元的補償,使村民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同時,李學蓮還積極開展各類活動,不僅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還使群眾的關系更加和睦。每年春節期間,以黨、團組織為龍頭,婦女協會 、計生協會、老協會為骨干,舉辦文藝演出和體育競賽;發動黨、團員和群眾,向村里特困戶、孤寡老人、殘疾人和因病返貧家庭捐款獻愛心等。 現在,全村10個村民小組中,山區4個組“三通”達100%,壩區6個組進戶衛生路面達100%,沼氣用戶達65%,太陽能用戶達100%?,F在的福庫村,田間溝渠縱橫,鄉間道路交錯通達,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人們團結友愛,描繪出一幅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和美畫卷。(記者 高劍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