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香格里拉舒達集團副總裁、舒達有機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春燕的那天,她穿著一身職業套裝,快人快語、熱情大方,藏族人獨有的純樸氣質,僅一次見面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放棄“鐵飯碗”下海 剛剛從香格里拉來到昆明時,陳春燕只有8歲多,她到昆明是為了學習鋼琴。“但是我一點都不喜歡鋼琴,學起來也覺得沒有意思。”陳春燕想起小時候的事,微笑著說,“我們老師覺得我聲音還不錯,后來又讓我去學唱歌。” 沒想到,陳春燕中專畢業后,最終沒有從事鋼琴或是唱歌等藝術工作,而是在1997年順利進入了銀行,但她對于銀行的工作不是很有興趣。4年后,陳春燕家搬到離上班很遠的地方,很不方便,于是決定辭職。“其實,辭職的時候,我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當時陳春燕年僅22歲。 把香格里拉的特產做到全國 “辭職以后,我就回了家,無意中,發現好多城里的人都喜歡香格里拉的綠色食品青稞、蜂蜜等,我就開始嘗試著把這兩種產品拿到昆明出售,但不知客戶在哪里、不會算賬,就像一只無頭蒼蠅,撞得自己滿身都是傷。”到2003年,生意依然沒有起色,陳春燕過得很艱難。她第一次創業是以失敗告終的。 陳春燕開始想改行做別的,正在讓她苦惱的時候,有一位同學建議她去開個品牌鞋店,這個好的思路讓陳春燕心頭一陣喜悅,但想到自己手頭積蓄不多,陳春燕又陷入了困境,因為開品牌鞋店需要一大筆資金。后來,她只好四處找親戚朋友借錢,資金還是不夠1萬多元。正當陳春燕一籌莫展的時候,家里把那頭最粗壯的牦牛賣了,這讓陳春燕日夜壓在心里的“石頭”終于放了下來。現在回想起來,她還覺得挺心酸。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發現省城市民吃的油都是用毛油加工提煉后的精煉油。“如果能把家鄉的野生核桃油提煉加工,一定可以賣個好價錢。”想到這么好的產品卻不為人所知,一個創業的點子逐漸在陳春燕心中成形。 2008年底,回到自己的家鄉,在和親友交流時,得知香格里拉境內有一家做核桃油的民營企業叫香格里拉舒達集團,是一家集核桃、核桃清油、核桃油軟膠囊、粉末核桃油、核桃粉和青刺果營養保健油等農副產品開發、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民營企業。 2009年,陳春燕毅然加入了香格里拉舒達集團,走上了一條讓核桃資源利益最大化,讓當地農民受益,把更多的香格里拉核桃產品銷售到國內外,讓豐富的核桃資源變為經濟資源和發展優勢的路子。“我們藏族的有機食品那么好,就應該拿出來分享,讓大家都知道。”陳春燕說。 創業成就夢想 為了更好地推廣產品,陳春燕利用業余時間泡圖書館,查找有關野生核桃油精制的技術資料,虛心學習、不斷進取,她逐漸成為了公司銷售頂梁柱。舒達集團產品銷售渠道在她的努力下開辟了一條又一條。 從加入舒達集團以來,陳春燕一直致力于香格里拉野生核桃油銷售。她不僅僅讓外面認識了香格里拉優質的核桃、核桃油,也讓更多的外地人了解了香格里拉風土人情和民族文化。每一次在外面參加活動和會議,陳春燕總是把香格里拉核桃和香格里拉的文化介紹給別人。在她的舉手投足之間,無一不透露著香格里拉藏族人那種淳樸的性格,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她知道走出去就是代表了香格里拉人民的形象。 但如何讓企業做得更好更強,陳春燕卻有些迷茫。今年,她進入了由云大商旅學院和美國高盛的“巾幗圓夢”女性創業培訓班。“簡直太有用了,特別是營業戰略、營銷這些課程,讓我知道了企業今后的發展方向,讓我自己理清思路。”陳春燕說。 而她這樣努力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公司的利益,更是為了香格里拉乃至迪慶州的經濟發展盡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她說:“一個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對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有多大的影響,但是,如果多一些人為香格里拉產品找出更多的銷售渠道、把香格里拉介紹給外人,那么香格里拉的經濟一定會迅速的發展起來。只有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實力大幅提升,人民的生活才會顯著改善。”陳春燕生長在香格里拉農村里,是從香格里拉農村走出去的,她深愛這份事業,也想為自己家鄉盡一份力,讓香格里拉野生核桃油暢銷國內外。 如今,舒達集團已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尋找渠道做推廣。“也就是兩三個月前,我們的產品已經進到了北京的一些超市,中秋團購也還不錯,我相信我們很快就能打開北京市場了。”說起這事,陳春燕顯得格外興奮。 10多年的生意場,讓陳春燕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碰碰,走了不少的彎路。雖然有過失落、有過迷茫,但親朋好友的關心讓她堅定了創業信念和信心;盡管苦過、累過,但她的生活很充實;盡管一開始生意不起色,浪費了多年時光,但她用所學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實現了人生價值;盡管她的創業之路還很長,但如今她有信心飛得更高。她說,路就在腳下,就在香格里拉舒達集團,創業成就了我的夢想,行動讓我改變了命運。(香格里拉網記者 卓瑪拉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