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首屆迪慶十大創業之星獲獎者陳光芬 ●張錦明 ![]() 陳光芬在酒店黨支部學習會上。 日前,迪慶州外貿公司下崗職工劉文全和愛人張美菊兩位老人把一幅寫著“有力的援助,溫暖的愛心”的錦旗送到順源酒店,淚流滿面連聲說:“謝謝,謝謝,謝謝陳總對我家女兒的無私援助!” 原來,劉文全和愛人張美菊兩位老人的女兒大學畢業后在北京打工,不幸患上了霍奇金淋巴瘤,老兩口為女兒治病到處籌款操碎了心,順源酒店總經理陳光芬從州總工會了解情況后立即捐助了30000元。兩位老人感動地前來當面致謝。 經營著兩個酒店的陳光芬,在社會上是令人羨慕的成功女士;在酒店服務員的眼里,是和藹可親的大姐;在受資助的殘疾人和貧困學生心里,是親如父母的恩人。許多人可能沒有想到,在她成功的光環背后,曾經有過辛酸的經歷和感人的創業事跡。 13歲時因家庭經濟異常困難,陳光芬被迫輟學,一個來自農村的白族小姑娘從此走出大山、走向社會。在20多年的商海生涯中,她以農村人特有的勤勞勇敢精神和以自尊、自強、自立、自信的理念,用自己的青春歲月抒寫了一段耀眼人生,用自己的社會實踐和成就展現了迪慶高原婦女自強不息的新風采。 艱辛創業路 1969年,陳光芬出生在維西縣永春鄉貧窮落后的美光村。由于家庭困難,僅上到小學二年級時,她不得不含淚輟學。離開學校后,她就夢想在社會大舞臺上尋找出路,成為一個能擔當家庭重擔,能改變貧窮面貌的人。 堅定的信念,支撐著當時才13歲的小女孩——陳光芬。她曾經在餐館、旅店當小工,跑過小買賣。每個月還把辛苦得來的微薄工資寄給兄長作學費。在打工中,她勤奮好學,一有空閑就認真學手藝,向餐廳的廚師學習菜肴的烹飪方法,學習管理小旅社的經驗,學習做生意搞經營的知識。 隨著時間的推移,陳光芬成家了。在家人的支持下,她用自己的積蓄和向親朋好友借來的資金于1989年在維西縣城保和鎮大橋邊開辦了一家小食店,與小賣部和小旅館一起經營。創業之初的生活非常艱苦,陳光芬每天早上6點起床,晚上12點以后才休息,自己打掃房間、上街買菜、下廚為客人做飯菜。她還經常坐夜班車到昆明進貨,發貨回來,又背起籃子一家一戶送上門。靠了薄利多銷和誠信經營,陳光芬把小小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到1996年,她成立了瑞豐商號,建蓋了三層樓房,開始做商品批發業務,由于她的商品質量好、價格合理,縣城周圍鄉村的小賣部大多到她那里進貨,有的小賣部資金周轉困難時,陳光芬還賒貨給他們。 敬業建“家園” 2001年,陳光芬到香格里拉縣城尋找新商機。當時,隨著香格里拉品牌的推出,迪慶旅游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迪慶旅游市場出現了旅游接待能力不足和旅游接待基礎設施差的問題。陳光芬及時把握旅游商機,參加競標,先后承包了新建成的迪慶州民政賓館和順源酒店。 近10年的酒店工作閱歷讓陳光芬明白一個道理:酒店行業,不入則止,入則求專。而專,則體現在對細節的追求上。順源酒店的企業愿景是:打造一流服務溫馨家園。怎樣才能體現出“一流”的境界來?靠的就是對細節的不懈追求,靠的就是為追求細節而實行的全面品質管理,這也是陳光芬保證賓館服務質量的核心手段。“順源酒店是三星級酒店,但我們按照更嚴格的標準來管理經營。”陳光芬說。 在陳光芬擔任總經理的這幾年來,賓館所有部門每一天的質檢報告都詳細在案,完整無缺。陳光芬每周都要抽查8個房間。她會連床單褥子一塊掀起來查看是否有頭發等細小的東西遺落其上;趴在馬桶邊仔細確認里面有沒有污漬殘留,發現問題及時讓員工整改。 什么是敬業?在陳光芬看來,每天聽取至少10位客人的回饋意見是敬業;對酒店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細節都了然于心以便作出正確的決策是敬業;全體員工通宵達旦只為布置出符合客人身份或體現地方文化特色的主題宴會也是敬業;在重要的接待工作中,三天里只睡了6個小時,所有的這些,都是敬業。因為,身為酒店的一分子,時時刻刻心牽賓客,為顧客提供愉悅的經歷和美好的回憶,這,就是對敬業的最好詮釋。 陳光芬經常說:“是管理者就是服務者。”因為有些問題必須要管理者到位,事情才會好解決。迪慶高原氣候寒冷、海拔高,從北京、上海、廣州等沿海地區來旅游的人經常會出現高原反應。有一次,一位北京的游客入住酒店后出現了高原反應和其他病癥,陳光芬馬上開車把游客送到州醫院急救,并專門安排服務員為游客服務。游客脫險后感動地說:“陳總,香格里拉風景美而人更美,你們酒店的服務真是太好了,我們再到香格里拉旅游一定要再住你的酒店。”有的客人出行在外不免會遇到不順心的事,個別人到酒店后就找茬發火,陳光芬總是要求員工耐心對待,待客人氣消后又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在民政賓館和順源酒店,像這樣真心為游客服務的事例舉不勝舉。陳光芬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用微笑和愛心服務客人,讓四方游客體會到了家一樣的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