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0年的3347元增加到2012年的4769元,適齡兒童入學率提高到95%以上,三縣中心城區主骨架初步建成,電力裝機容量達百萬千瓦,干冷低熱河谷葡萄酒產業、高原牧業等特色優勢產業成長壯大,生態移民工程穩步推進……一組組變化的數據、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成果,見證了近年來我省大力實施迪慶藏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抓鐵有痕的決心意志和精準扶貧的惠民實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積極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將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作為新階段扶貧攻堅的主戰場,立足全局謀劃、加強頂層設計,堅持“造血”扶貧和“扶智”“扶志”并舉,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扶貧攻堅格局,建立省級領導掛片聯縣制度,高位強勢推動扶貧攻堅工作, 加強項目建設的全程服務和督查督辦,扎實推進藏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項目,為迪慶藏區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強勁動力和內在活力。 堅持規劃先行,編制了迪慶藏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規劃總投資417.88億元,著力實施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生改善、社會服務、生態環境、能力建設“六大工程”。加大項目資金投入和人才、技術幫扶力度,據初步統計,今年前三季度24個省級部門累計投入財政性項目資金77.65億元,其中,投入省級以上財政扶貧資金3.46億元,人均投入強度接近其他片區的兩倍,實施了一大批基礎設施、民生項目。著力增強對口幫扶和定點扶貧力量,拓展上海對口幫扶的空間和領域,建立了上海閔行、嘉定、寶山“三區幫扶三縣”的上海迪慶對口幫扶機制,探索了昆明、玉溪、曲靖“三市幫扶三縣”的省內對口幫扶迪慶機制。中央和省級定點扶貧迪慶藏族自治州的單位增加到22家,構建了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迪慶藏區定點幫扶新格局。 據省扶貧辦介紹,近年來,通過規劃的實施,迪慶藏區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全州生產總值從2010年的77.1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113.6億元,年均增長21.38%,先后完成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扶貧新標準后,農村貧困人口從2011年的19.91萬人減少到2012年的17.7萬人。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改善,大力推進村組村內道路硬化、農村生態能源、安居房和生態移民工程,積極開展勞動技能培訓,推進特色產業發展,先后建成核桃、青稞、煙葉等優勢特色產業基地106萬畝,加快建設牦牛、藏鄉豬等特色畜禽產業基地,著力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社會事業建設加快推進,香格里拉高級中學、香格里拉醫院等一大批教育、衛生等基礎性、公益性項目陸續建成,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9%,對11.28萬農村貧困人口發放了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生態文明建設優先發展,深入實施“七彩云南保護行動”,積極推進生態異地扶貧搬遷工程,森林覆蓋率達75%,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云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