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欽縣科協2013年工作綜述 香格里拉網記者 江初 2013年,德欽縣科協充分發揮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找準工作定位,搭建平臺、服務“三農”,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作出積極貢獻。 積極申報和實施科普項目,推動科普惠農興村工作 根據德欽縣產業發展思路和部門科普職能,積極組織申報和實施科普項目。向中國科協申報了德欽縣拖頂鄉土雞養殖協會、羊拉鄉甲功村養豬合作協會“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農技協”推薦表彰項目;向省科協、省財政廳申報了云嶺鄉斯農村、佛山鄉溜筒江村“科普惠農興村計劃”項目;向省科協申報了“德欽縣科學素質教育培訓”項目。目前,這些項目已得到立項扶持,實際到位項目資金60萬元。 積極開展惠農項目。實施全國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燕門巴東村優質核桃產業合作協會建設項目。該協會成立以來,發展308戶會員,種植優質核桃面積達5800多畝。縣科協籌措資金為協會配置了圖書、電腦、打印機、攝像機,創建了科普宣傳欄;目前投入資金7萬多元,正在新建一棟科普服務樓。實施霞若野蜜蜂養殖科普興農示范園建設項目,向協會會員及周邊養殖戶推廣有蜂蜂箱100箱。并投入近8萬元,做好產品包裝設計及落實育王基地和交尾基地等工作。 實施省級科普惠農興村項目——霞若鄉月仁村產業結構調整項目。該項目在2012年實施的基礎上,完成宣傳欄的制作及鄉土泥水匠技術人員的培訓,該項目已完全實施完畢。為羊拉鄉甲功村產業結構調整項目,配置了圖書、電腦、打印機、攝像機、投影機,創建了科普宣傳欄,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2次,帶領養豬帶頭人12名考察學習燕門、維西、香格里拉等縣規模化養豬廠的豬圈設施、飼料配方等先進養豬技術。 投資8萬元,在羊拉鄉甲功村、茂頂村、奔子欄鎮達日開發區實施省級科普項目牦牛凍精改良項目,完成母牛組群,布置網點,培訓本土輸精員12人,輸配黑白花奶牛157頭,受胎109頭。 積極開展科普宣傳,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質 利用“防震減災日”、“科技活動周”、“食品安全日”、“科普活動日”等科普活動契機,聯合防震減災、消防大隊、農業科技、民政、食品安全委員會等部門,以展示科普展板、張貼宣傳畫、懸掛布標、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講解等方式開展科普知識宣傳活動。向群眾講解防災減災知識、愛護牙齒、生活小常識、食物相宜、食物相克、食品安全隱患及食品衛生等科普知識1200多場(次),共展示科普展板20余張,張貼宣傳畫報30余份,懸掛布標19條,發放宣傳資料9100余份,受益群眾達11500多人次。 圍繞支柱產業,加大科技實用技術培訓力度 “農村致富函授大學”以其花錢少、容量大、辦學效益好和“實際、實用、實效”的培訓原則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農村函授教育是培養造就廣大農村“有文化、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高素質農村新型人才,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培養新型農民的要求。為此,德欽縣科協本著服務農業、農村、農民的辦學宗旨,加大力度,集中人力、物力、資金、創造條件辦學。 共舉辦“農函大”培訓16期,培訓內容為群眾最需要的技術如梨樹種植與嫁接專業培訓、養蜂專業培訓、蔬菜種植、泥水匠、中藥材種植專業、科學養豬專業培訓等。全年招收學員503人。其中,省統辦招生340人,地方特色專業招生163人,黨員203人,婦女134人,基層干部48人,少數民族503人,返鄉農民工76人。 積極開展了各種農村實用技術“短期培訓”,共舉辦23期培訓班,受訓人數達2785人次。 通過進村入戶方式的農村實用技術“短期培訓”和“農村致富函授大學”教學,培養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養得起的農村鄉土技術骨干,在示范推廣農村新技術、新成果、推動農村科技進步、幫助農民致富,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振興農村經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