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西縣狠抓“糧袋子”小記 ● 楊洪程 ![]() 維西縣農牧和科技局種子站技術人員正在作玉米良種發芽率試驗。 (楊洪程 攝) 2013年,維西縣在遭遇較嚴重旱災的情況下,糧食產量再創新高:全縣全年糧食產量為75100噸,比上年增長5.65%。其中:谷物60859噸,比上年增長5.72%;豆類8474噸,比上年增長4.47%;薯類5767噸,比上年增長6.73%。 “我縣糧食產量再創新高,一靠良種,二靠良法。”維西縣農牧和科技局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莊稼長得好,良種要先行 2013年,維西縣塔城鎮巴珠村村民老和在維西縣農牧和科技局種子站買了玉米良種“五谷179”, 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種了3畝,平均畝產達到1600斤,比上年增產31%。老和說:“莊稼長得好,種子是關鍵,良種要先行。” 臉上充滿豐收喜悅的不僅是老和一家。據了解,2013年,巴珠村村民種植“五谷179”達600多畝。 2013年,維西縣推廣玉米良種18萬畝,平均畝產增長9%;推廣水稻良種200多畝,平均畝產增長11%。 日前,記者到維西縣農牧和科技局種子站采訪時,站長李金榮正帶著技術人員在實驗室里進行玉米種子發芽率試驗。試驗的良種是“北玉16”,數據顯示:四組平均發芽率為98%。 按照國家技術監督局的標準,發芽率超過85%的種子為合格,可以向農戶銷售。 除了對種子進行發芽率試驗外,種子站在大面積推廣良種之前進行小區高穩產試驗。2013年推廣的良禾等15個高穩產品種就是在小區試驗成功的基礎上大面積推廣的。 除把好良種關口外,該縣還對種子實行存樣備查制度,即由工商局、種子站對種子企業提供的樣品進行封存備查,避免種子害農問題的發生。 莊稼長得好,良法是法寶 “農技人員包村包戶,手把手教我們農業實用技術。2013年,我家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采用了地膜覆蓋、藥物拌種等技術,玉米畝產比上年增產42斤。正如農技員給我們講的那樣,莊稼長得好,良法是法寶。”保和鎮臘八底村傈僳族農民余新明說。 “我們按照局里的要求,積極開展農技服務,良種推廣到哪里,農業技術服務就跟進到那里。”維西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施春明說。 2013年,維西縣農牧和科技局認真落實農技服務承諾制,亮身份、亮職責,把農技人員的責任落實到田間地頭,服務質量與農技人員待遇直接掛鉤。該局還和人社局等部門攜起手來,認真實施“萬名農民素質提升工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力推廣農業實用技術,提高農民素質,實現了每一個農村家庭都有一名勞動力接受一次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的目標。 維西縣農業和科技局還組織農技專家編寫了通俗易懂的農業實用技術讀物,發放到群眾手中。 此外,維西縣供銷合作社利用購銷網絡優勢,竭誠服務“三農”,積極調運優質化肥、農藥,將優質農用物資配送到農戶手中,從源頭上杜絕坑農害農現象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