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記者到老家香格里拉縣上江鄉木高村委會毛坡四組走訪親友。毛坡四組是一個山村,自然村名叫拉科。 走在山路上,一陣記憶里久遠而清晰的流水聲由遠及近,潺潺溪流聲和周邊樹林里的鳥鳴聲、村里的犬吠聲以及孩童的鞭炮聲,增添了山鄉過年的喜慶和熱鬧。 “水溝里出水了?”帶著疑問,一鉆進姨媽家大門記者就忙著就問。近80高齡的姨媽迎門笑瞇瞇地說:“現在村里的水可干凈了,是山上引來的山泉水。”她接著說,溝里淌下的水是從水池溢出來的,是兩個村用不完的水。“兩個村,連下面的毛坡三組也喝這股水?”記者驚奇地問。“不是溝里的水,他們村里也建了個水池”。不知什么時候,四組的村民小組長金國全已站在記者身旁。 據介紹,2013年,在香格里拉縣水務局和上江鄉黨委政府的關心下,扶持了足夠多的水泥和水管。兩個小組的村民投工投勞,從離毛坡四組五六公里遠的山上架設水管引來清泉。“水源出水口出水有水泥電桿那么粗,我們只引來了不到一半的水。”金國全一面說,一面用兩只手比劃著。 過去,穿過毛坡三、四組的水溝匯集了山上無數個出水口的水,是兩組村民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自從上世紀末,山上的泉眼逐年干枯,能飲用的水越來越少,特別是毛坡四組缺水更嚴重。據介紹,前幾年,在鄉黨委政府的幫助下,縣水務局技術人員和木高村“兩委”班子經過調研、選址,在村里建了兩個蓄水池,引來僅有的幾眼泉水匯集在池子里,各家各戶都安上了自來水。但好景不長,由于僅有的幾個泉眼出水量越來越少,全村的人畜飲水又成問題了。 毛坡三組村民和光說:“其實,這個項目是我們組的人畜飲水項目。”去年5月份,毛坡三組的人畜飲水項目被批了下來,項目的設計是在三組的村頭建個蓄水池,從毛坡河引水。“我們想的不是這樣。”木高村委會副主任金建國說:“如何讓這個組的項目兩個組受益,兩個組的村民都喝上干凈水,是村委會考慮的事情。”村委會向鄉政府匯報,經過協調,批準了村委會的設計方案。“從毛坡四組的山上引水,匯入該組已有的兩個水池,再架設水管,把水引到毛坡三組的水池。”金建國說。 “春節前,我們都喝上了山泉水。你看,我們用不完的水都流到水溝里了。”姨媽高興地說。 用不完的水從各個水池溢出,流入水溝,潺潺溪流唱著歡歌匯入毛坡河奔向金沙江,山鄉又響起了流水聲。(香格里拉網記者 余富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