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迪慶高原的雪下得很急。 “怎么站在外面,快進屋!”藏族漢子拉茸七林駕著越野車還未停穩,就探頭招呼記者。“又買新車了?”記者問。“哈,以前想買輛自行車都買不起,現在已經有3輛汽車了。”拉茸七林笑答記者。 拉茸七林的家位于香格里拉縣建塘鎮紅坡村委會扣許村民小組。他家的樓房面積約350平方米,充滿濃郁的藏族特色。走進寬敞的客廳,只見極富民族文化氣息的藏式家具,液晶電視、音響、電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全家四世同堂,6口人生活美滿。 “當年蓋這房子花了10多萬,在村里也算氣派。不過現在和其他人一比,又不行了。村子變化太快、太大了。”拉茸七林感慨。得益于國家的惠民政策,藏族同胞的日子一天一個變化。“現在的政策太好了,養老、醫療、教育等各項補貼樣樣有。”拉茸七林給記者算起了賬,他家種糧、養豬、林地和草場等惠農補貼一年有一萬來塊。兩個小孩讀小學,除享受國家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和營養餐補助外,還享受高原農牧民子女學生生活補助,住在學校、吃在學校,作業本、被褥、書包等學習用具和生活用品,都不用操心。 “現在國家每季度按時足額給我發‘工資’和補助。另外生病也不愁,完全按規定報銷。”聽著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拉茸七林的父親七林農布老人也按捺不住,拿出了他的養老保險存折。 “我和姐姐也有‘工資’,每年學校都給我們每人發200元。”七林農布的小外孫扎西旺堆逗樂了大家。 紅坡村委會有400余戶2200多村民,主要收入來源于畜牧業、農業和旅游業。據拉茸七林說,現在不少村民靠開商鋪和旅游服務,一年能掙好幾十萬,他家在村里還不算什么。他說:“大家日子要好過,基礎是和諧,沒有和諧融洽就不可能有好的發展。”(云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