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迪慶州出臺《關于規范干部職工辦理婚喪喜慶事宜的暫行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以來,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記者采訪部分群眾和領導干部,盡管說法不一,但大部分表示支持,并希望能夠執行到位,嚴剎大操大辦和借機斂財之風,促使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領導干部表示認可: 被采訪的領導干部說,過去也曾經對領導干部操辦婚喪客事進行過規定,但這次出臺的《規定》操作性強,比如怎樣算是大操大辦、可以邀請什么人參加等具體情況都作了明確。 但也有一些受訪干部認為,《規定》的出發點很好,卻似乎少了一點人情味。比如一位處級干部準備今年給兒子辦婚禮,很多邀請對象都是自己曾送過禮金的。按禮尚往來的習俗進行回請,經計算肯定超過500人的限額,有違《規定》。 一名鄉鎮年輕干部說,他所在的鄉鎮黨政部門有好幾十號人,每年因紅白喜事他都要花費上千元的禮金。這下好了,有了《規定》,有了群眾的眼睛盯著,誰還敢借紅白喜事大肆請客。 “這樣的《規定》我很贊成,作為領導干部我會以身作則。下月19日,操辦女兒婚事時不會違反規定。”一位州級機關處級干部表示。 盡管對《規定》有不同看法,受訪干部中需要辦客事的都表示,將嚴格執行《規定》。 群眾贊成呼聲高: “結婚原本是喜事,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抱著趁機大賺一筆的心理,廣發請柬。有的素未謀面,只因在同一系統上班就成為被邀請對象,有的只有一面之交;有的還散布消息,讓一些有求于自己的人‘送禮’,使得結婚辦事變了味。”在國企上班的職員小李說。她認為《規定》的出臺有效制約了借機斂財的行為。 來自基層的工作人員小和對《規定》中嚴禁舉辦喬遷新居、周歲、開業慶典等一系列的禁辦客事表示舉雙手贊成。小和說:“我來自農村,參加工作也在基層,一到年底,村子里、鄉鎮上大大小小的搬家客、生日客、結婚客天天都有,有的人連名字都叫不上。在基層工作,你不去參加,別人就會有閑話,有時候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掛禮。” 小和還表示,近年來,請客掛禮逐漸變味,由“禮輕情義重”變成“禮重人情薄”。很多人認為,人到不到不要緊,只要禮錢到就行。辦酒席不再是簡單的人情往來,更重要的是禮金往來。有的群眾一年收入的相當一部分都用在了掛禮上。請客不再是溝通人情往來的一種方式,而成為群眾的一項經濟負擔。請客的名目越來越多,一點小事都要擺上十幾桌、幾十桌酒席,而且掛禮金額越來越大,群眾的負擔很重。 “現在好了,《規定》明確了禁辦客事為我們這些基層工作人員節省了一大筆開支。”小和說。 (香格里拉網記者 王瑄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