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基本建設迅速發展,其中以傳統的磚、石等材料為主的砌體結構在工程中仍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在工程的建設過程中,由于設計或施工等原因,砌體結構房屋的墻體受溫度和不均勻沉降等因素的作用,易產生各種形式的墻體裂縫,影響房屋的整體性、耐久性和正常使用,嚴重時會危及結構的安全。因此,在房屋的設計和施工中應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防止或減輕墻體中裂縫的發生。 裂縫表現形式,從砌體結構裂縫表現形式上來看,大致可分成以下三種: 斜裂縫: 在窗口轉角處、窗間墻、窗臺墻、外墻及內墻上都可能產生此種裂縫。大多數情況下,縱墻兩端部出現斜裂縫的概率較大.斜裂縫往往還出現在窗口的兩對角處,窗口處裂縫寬度較大,向兩邊逐漸縮小,在靠近平屋頂下的外墻上或者內部的橫隔墻和山墻上的斜裂縫呈八字形。有些裂縫在建筑物的外墻下部呈正八字形,其形狀是下部裂縫寬,向上逐漸延伸并且寬度縮小。 水平裂縫,由于墻體上部抗拉強度與抗剪強度的非均勻性,外墻上的斜裂縫往往與水平裂縫相互組合出現,形成一段斜裂縫和一段水平裂縫相結合的混合裂縫。水平裂縫一般沿灰縫錯開,而斜裂縫既可能沿灰縫錯開也可能橫穿砌體或磚塊。 豎向裂縫, 這種裂縫經常出現在窗口的兩個下角處,有的出現在墻的頂部。多數窗臺縫出現在底層,二層及其以上層很少發現。有些建筑物在承重墻的中部出現豎向裂縫,上寬下窄,混合結構的門窗孔常設鋼筋混凝土圈粱、過粱等構件在梁端部的墻面上常出現局部豎向或稍傾斜的裂縫。裂縫中部寬、上下端小,有的還通至窗口下角附近。當過梁為暗梁時裂縫細微而不易被發現,過粱外露時裂縫很明顯,過梁愈大,裂縫亦較寬。 防止墻體開裂的構造措施建議, 溫度裂縫的預防措施: ①屋蓋上設置保溫層或隔熱層;②在屋蓋的適當部位設置控制縫,控制縫的間距不大于30m;③當采用現澆混凝土挑檐的長度大于12m時,宜設置分隔縫,分隔縫的寬度不應小于20mm。縫內用彈性油膏嵌縫;④建筑物溫度伸縮縫的間距除應滿足《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的規定外,宜在建筑物墻體的適當部位設置控制縫,控制縫的間距不宜大于30m。 由墻體材料的干縮引起的裂縫預防措施,設置控制縫,控制縫的設置位置:a在墻的高度或厚度突然變化處設置豎向控制縫;b在不大于離相交墻或轉角墻允許接縫距離之一半處設置豎向控制縫;c在門、窗洞口的一側或兩則設置豎向控制縫;d豎向控制縫,對3層以下的房屋,應沿房屋墻體的全高設置;對大于3層的房屋,可僅在建筑物1至2層和頂層墻體的上述位置設置;e控制縫在樓、屋蓋處可不貫通,但在該部位宜作成假縫,以控制可預料的裂縫;f控制縫作成隱式,與墻體的灰縫相一致,控制縫的寬度不應大于12mm,控制縫內應用彈性密封材料,如聚硫化物、聚氨脂或硅樹脂等填充。 控制縫的間距:a對有規則洞口外墻不大于6m;b對無洞墻體不大于8m 或墻高的3倍;c在轉角部位, 控制縫至墻轉角的距離不大于4.5m。 設置灰縫鋼筋: ①在墻洞口上、下的第一道和第二道灰縫,鋼筋伸入洞口每側長度不應小于600mm;②在樓蓋標高以上,屋蓋標高以下的第二或第三道灰縫,和靠近墻頂的部位;③灰縫鋼筋的間距不大于600mm;④灰縫鋼筋距樓、屋蓋混凝土圈梁或配筋帶的距離不小于600mm;⑤灰縫鋼筋宜采用小螺紋鋼筋焊接網片, 網片的縱向鋼筋不小于2根,橫筋間距不宜大于200mm;⑥對均勻配筋時含鋼率不少于0.05%;局部截面配筋,如底、頂層窗洞上下不小于3根;⑦灰縫鋼筋宜通長設置,當不便通長設置時,允許搭接,搭接長度不應小于300mm;⑧灰縫鋼筋兩端應錨入相交墻或轉角墻中,錨固長度不應小于300mm;⑨灰縫鋼筋應埋入砂漿中,灰縫鋼筋砂漿保護層,上下不小于3mm。外側不小于15mm,灰縫鋼筋宜進行防腐處理;⑩當利用灰縫鋼筋作砌體抗剪鋼筋時,其配筋量應按計算確定,其搭接和錨固長度尚不應小于75d和300mm; 不配筋的外墻應設控制縫,控制縫間距不宜大于6m; 設置灰縫鋼筋的房屋的控制縫的間距不宜大于30m。 在建筑物墻體中設置配筋帶: ①在樓蓋處或屋蓋處;墻體的頂部;窗臺的下部;②配筋帶的間距不應大于2400mm,也不宜小于800mm;③配筋帶鋼筋宜通長設置。當不能通長設置時,允許搭接,搭接長度不應小于45d和600mm;④配筋帶鋼筋應彎入轉角墻處錨固,錨固長度不應小于35d和400mm;⑤當配筋帶僅用于控制墻體裂縫時,宜在控制縫處斷開,當設計考慮需要通過控制縫時,宜在該處的配筋帶表面作成虛縫,以控制可預料的裂縫位置;⑥對地震設防烈度7度及以上的地區,配筋帶的截面不應小于190mm×200mm,配筋不應小于¢10;⑦設置配筋帶的房屋的控制縫的間距不宜大于30m;⑧可用配筋帶代替水平灰縫鋼筋,二者具有下列對應關系。 防止地基不均勻沉降的方法:(一)建筑物的體型力求簡單。建筑物體型復雜常常是削弱建筑物整體剛度和加劇不均勻沉降的重要因素。因此,地基條件不好時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應盡量采用簡單的建筑體型,實踐證明,這樣的建筑物,由于整體剛度好,地基受荷載均勻,所以較少發生開裂。(二)控制建筑物長高比,砌體結構的長高比越大,整體剛度越差,縱墻很容易因撓曲過度而開裂。 設置沉降縫:用沉降縫將建筑物(包括基礎)分割為兩個或多個獨立的沉降單元,可有效地防止地基不均勻沉降,分割出的沉降單元,要求具有體型簡單、長高比小、結構類型不變以及所處的地基比較均勻等條件。 設置圈梁:對于砌體承重結構來說,不均勻沉降的損害突出表現為墻體的開裂。因此,常在墻內設置圈梁來增強其承受撓曲應力的能力,這是防止出現裂縫及阻止裂縫擴展的一項有效措施。當墻體產生撓曲時,圈梁的作用猶如鋼筋混凝土梁內的受拉鋼筋,它主要承受拉力,彌補了砌體抗拉強度不足的弱點。當墻體正向撓曲時,下方圈梁發揮作用,反向撓曲時,上方圈梁發揮作用。另外,圈梁必須與砌體結臺成整體,否則便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總之,對于砌體結構裂縫的控制,是一項綜和性問題,必須堅持設計和施工相結合,做到設計階段的事前控制,施工過程中的事中控制,盡量杜絕事后加固的被動局面。必須引起設計和施工人員的充分重視,設計人員應緊密結合現場情況和實際施工條件,施工人員應盡力保證設計要求的實現。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預防溫度裂縫的產生,將溫度裂縫造成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朱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