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通訊員 和繼承) 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維西縣保和鎮始終以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成果的標尺,不斷改進工作作風,著力解決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幫助群眾打通致富“通道”。區劃調整后,農村薄弱的基礎設施成為保和鎮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瓶頸”,為破解這個“瓶頸”,該鎮黨委、政府狠抓項目建設,投入3000多萬元,先后實施了危房改造、新農村建設、民族團結示范村、棚戶區改造、農田水利、路面硬化等一大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增強了農業農村發展后勁,實現了所有項目“落地有聲”。 主動服務,上門幫助群眾尋求致富門路。針對保和村、拉河柱村臨近縣城的實際,鼓勵兩村農民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業,目前,兩個村已建成100多個墻體大棚,從業人員達600多人;針對永春村、蘭永村失地農民增多的實際,積極開展各類就業培訓,教育失地農民不要“坐吃山空”,引導他們二次創業,增加收入;鼓勵羅馬村、臘八底村利用氣候條件,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目前,兩個村藥材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村“兩委”還主動聯系公司,探索“總支+公司+農戶”模式,保證了農民的利益。 結對幫扶,從感情上拉近與群眾的距離。積極開展“四聯戶一活動”,該鎮結合實際,提出了“三聯戶一活動”,鄉科級干部“包村聯戶”;機關普通黨員“包組聯戶”;農村年輕黨員聯系1名困難群眾或黨員,開展“送學幫困”活動。要求所有聯戶黨員做到“五必問”、“五必訪”:即戶情必問、經濟狀況必問、發展愿望必問、存在困難必問、就醫就學必問;對所直接聯系群眾做到春節前必訪,中秋節必訪,紅白喜事必訪,生病住院必訪,遇難受災必訪。目前,該鎮鄉科級干部聯戶53戶,解決困難21件,普通黨員聯戶46戶,解決困難11件。 打通服務平臺“零距離”服務群眾。該鎮南路社區是縣級黨建示范點,在新辦公樓和活動場所建設完成后,該社區提出“讓生活更美好、讓居民更幸福”的服務承諾。整合服務資源、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完善服務模式,率先在全鎮范圍內設立了村一級的“為民服務站”,綜合社保、計生、民政等部門集中辦公,提供“一體化”服務。將社區工作人員聯系電話制作成卡片,發放到群眾手中,做到“能找到人,辦成事”。 拓展服務項目,為群眾提供多樣化服務。該鎮白鶴山社區是維西縣廉政文化建設示范點,也是該縣第一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在縣紀委及民政部門的支持下,除設立了廉政文化長廊外,還配設棋牌室、圖書室、健身室、休息室、書畫室、理療室,社區居民只要辦理一張服務卡,就隨時可以到服務中心娛樂、健身,讀書看報,有效緩解了居民“活動難、難活動”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