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到地里30年,現在才有10米高。在香格里拉種樹恢復植被真難!”這是記者在迪慶采訪生態修復時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也是親眼目睹的現實。 前人種樹后人乘涼,前人砍樹后人遭殃。曾經以木頭為支柱的“木頭經濟”,在迪慶州地方財政收入中最多時占了85%,但給迪慶州生態環境帶來的深度硬傷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難以治愈。 痛定思痛,“木頭經濟”、“木頭財政”解體后,迪慶州委、州政府帶領全州各族人民,立足實際,持之以恒開展生態環境修復工作。 當前,迪慶州在生態修復上面臨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生態環境脆弱,潛在威脅因素多;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大,與地方經濟發展矛盾尖銳;地方政府財力十分有限,資金投入不足;輿論引導不足,環境意識尚待加強等。這些問題的解決,僅靠迪慶州自身努力遠遠不夠,需要云南省和國家層面的更多支持,尤其是在相關政策與專項資金扶持上要進一步加大力度。 實踐證明,開展生態修復困難多、周期長、代價大、要求高、影響深,涉及方方面面,既要打好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的攻堅戰,更要堅定信念打好持久戰。 在推進生態修復過程中,必須充分認清特點規律,增強改善環境質量信心;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務求修復工作落到實處;善抓關鍵重點突破,不斷增強工作實際效果;廣泛動員全民參與,確保修復工作持續推進。 保護好現有自然資源,修復受損的生態環境,直接關系人類的生存發展,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這不是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而是真真切切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打好生態修復持久戰,需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全社會齊心協力鍥而不舍戰斗到底。(蔣朝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