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楊洪程) 今年以來,維西縣永春鄉針對村級集體經濟匱乏、“空殼村”多等突出問題,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合作股份”試點,創新思路、推出新模式、突破“瓶頸”,為農村集體經濟和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年初,永春鄉黨委政府專題研究集體經濟發展工作,并計劃年內以慶福村為試點,以點帶面、多點開花,全面推進集體經濟發展。 惠及大眾模式落地開花。5月初,永春鄉在三家村成立稻田養魚合作社,并對橋頭大村2個村民小組98戶的200畝稻田給予魚苗、攔網及技術指導,預計養殖戶每畝增收1500元左右。 村黨總支合作股份按魚苗、攔網及技術指導入股體現,第一年養殖農戶返還魚苗及攔網成本,第一年總支無利潤收入,第二年開始擴大養殖面積,收益以農戶按每畝交黨總支50—100元會費來實現,或村黨總支以稍低于市場價格統購部分成品魚,錯峰上市銷售來實現。該模式優點是投入少、見效快、風險低、受益群眾多。 集約生產模式初見成效。2月,永春鄉在慶福村成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籌集100多萬元作為村黨總支集體經濟資金,流轉土地50畝,建成現代化蔬菜大棚共101個,每個大棚200平方米,屬村黨總支全投型的集體經濟。已種植20個品種無公害蔬菜,銷往維西縣菜市場和相關學校單位。 這種集體經濟模式是村黨總支投資,把大棚轉租給18戶種植能手,由黨總支統購統銷,其利潤分紅為黨總支40%、種植戶60%。黨總支得到40%的分紅用于集體經濟的管理支出、市場銷售費用和村內公益支出、臨時求助支出、村黨總支工作費用及部分公益金、公積金提留。該模式優點:便于統一管理,產出快,能解決當地一部分就業問題。 資源利用模式效益顯著。 今年5月,永春鄉成立慶福村永福石材銷售有限公司,共投資61萬元,其中村黨總支占30%,另外的70%由村“兩委”在村轄區內募集資金入股,支出與利潤按比例分享,村黨總支收入部分用于轄區內公益、救濟救災、慰問困難群眾及村“兩委”辦公等支出。已生產產品1萬立方米。該模式優點:模式簡單,便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