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生態立州”戰略的不斷推進,我州把發展核桃生產、做大做強核桃產業作為富民強州工程來抓,通過實施核桃產業基地建設、退耕還林、天保工程等林業建設項目,推動核桃產業快速發展。目前,全州核桃種植面積達80多萬畝,年產5400多萬斤,年產值達5.9億元,成為迪慶第一經濟林果。 政府扶持引導—— 從無計劃種植到規模化發展 迪慶核桃種植歷史已有上千年,適生范圍分布于瀾滄江、金沙江流域的峽谷地帶,是我州最適合種植的經濟林果。但長期以來,由于迪慶本地核桃品種雜,生產周期長,加工業不發達,產品附加值低等因素制約核桃種植一直處于自然經濟狀態,未能形成產業。 2008年,我州迎來了核桃產業發展的黃金時代,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思路,成立了迪慶州核桃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出臺了《迪慶州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核桃產業發展的決定》,為核桃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州林業局編制了《迪慶州核桃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全州發展思路,通過整合各部門、各建設項目資源,組織開展核桃發展專題研究和引種培育。 “我州實現了從無計劃種植向規劃發展,從分散、零星種植向規模化、規范化種植,從盲目扶持向效益型扶持的轉變。”州林業局負責人說,從2008年底開始,我州徹底結束了核桃產業無序經營、小打小鬧的狀況。當年,在建設好優質核桃苗圃基地的基礎上,安排部署了發展核桃種植大戶工作,在全州范圍內優先扶持發展10畝以上連片種植大戶,規范檢苗,集中供苗,統一種植、管護的技術標準。充分調動了群眾種植核桃的積極性,全州上下掀起了種植優良核桃的熱潮。 示范引領—— 加速產業發展進程 坐落在臘普河與金沙江交匯處的其宗村,下轄19個自然村,村民1830人,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原本靠天吃飯的生活,因為小小的核桃而發生變化。 2008年,其宗村“兩委”班子提出以核桃為主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州核桃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支持其宗村開發核桃產業,并與當地黨委、政府一起資助該村57位村民赴核桃產業發達的地區考察。2009年至2011年3年間,該村累計種下了3000多畝良種核桃,加上原有的4000多畝野生核桃,村內核桃種植面積已達7000多畝。 據州林業局負責人介紹,2008年,為給全州核桃產業建設種植農戶創造一個“學有典型,干有目標,看有榜樣”的示范基地,增強廣大種植戶對發展核桃產業的信心和決心,州核桃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確定在香格里拉縣洛吉鄉洛吉村、德欽縣燕門鄉巴東村、維西縣塔城鎮其宗村建設州級優質核桃種植管理標準化示范村。 建立標準化示范村建設項目領導小組由州林業局局長吳振武擔任項目領導小組組長,該局副處以上干部分別掛鉤洛吉村、巴東村、其宗村3個示范村。州林業局下屬州森防站、州科技推廣站、州種苗站等事業站所中職以上技術員進行分片承包,把責任落實到地塊、農戶。州林業局投入412萬元資金,解決3個示范村的種苗、補助培訓、低產林改造、測土施肥、水利設施建設、病蟲害防治等經費。 2011年,以優質核桃種植管理標準化示范村建設為基礎,州林業局確定香格里拉縣上江鄉、德欽縣燕門鄉和維西縣塔城鎮為州級優質核桃產業基地示范鄉(鎮),并自籌資金25.866萬元,投入3000畝核桃低產林改造。并建立領導掛鉤聯系制度,該局處級領導干部及相關事業站所分別負責示范鄉的工作,州縣集中力量,整體推進示范鄉(鎮)核桃產業建設進程。 改良品種—— 從雜、差、低產到優質高產 迪慶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造就發展核桃的豐富資源。但長期以來,由于缺乏核桃優良品種,品種良莠不齊,大部分品種對晚霜和倒春寒的抵御能力差,容易遭受霜害和凍害。全州核桃種苗生產能力低,經營管理落后,育苗基礎設施、設備缺乏。 針對存在的問題,州委、州政府在《核桃產業發展規劃(2012-2015)》中明確“十二五”期間,全州要發展核桃產業100萬畝的目標。 為確保產業發展中核桃的品種和質量,結合我州地理氣候條件,從2006年起,州種苗站先后組織核桃優良品種的調查及選優工作,根據氣候、土壤、海拔等實際條件,從全州范圍內選出72個群眾反映好的核桃品種,經過反復篩選,最終確定新疆薄皮核桃新新2號、溫185兩個品種作為我州核桃產業發展的主栽品種。2007年4月至11月,州種苗站在開發區新仁上村、尼西湯堆、德欽縣燕門鄉巴東村開展新疆核桃溫185、新新2號區域性試驗種植。 州種苗站站長舒永春參與了我州核桃優質品種培育的全過程。她說,選出主栽品種后,2008年1月,州種苗站承擔建設的迪慶州良種核桃良穗基地,投資157.94萬元,分批從新疆阿克蘇引進優良核桃母樹19200株,定植于迪慶經濟開發區新仁上村,作為全州核桃嫁接砧木采穗圃。到2010年,建成核桃無性系良種采穗圃100畝。 同時與迪慶州浩宇林木種苗經營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迪慶首家定點育苗單位。2009年,該公司提供了40萬株新疆優質核桃新新2號、溫185種苗,我州核桃產業造林實現了“定點采穗、定點育苗、訂單生產、定向供應”,從品種繁育入手,進一步鞏固了產業發展。 舒永春說,經過近5年的建設培養,目前,我州優質核桃種苗培育基地已初具規模,技術日趨成熟,每年可提供200多萬棵優質核桃苗。培養出來的新新2號、溫185,每畝可種植33棵, 3年掛果,5年盛產,“想吃核桃八至十年”成為歷史。 規范種苗管理—— 從混亂到“持證”生產經營 “十一五”期間,我州成立了州林木種苗質量檢疫檢驗站及種苗管理站,出臺制定了《迪慶州優質核桃苗木發放管理辦法》《迪慶州優質核桃種植管理驗收辦法》《迪慶州優質核桃種植目標責任狀》和《迪慶州優質核桃種植技術手冊》等相關辦法和指導手冊,規范全州種苗管理工作,理順各項種苗管理工作,提高種苗質量意識。 州林業局下屬事業單位堅持規范運作、規范生產,嚴格要求各種苗生產經營單位“持證”生產經營。嚴把造林種苗質量關,嚴格執行林木種苗“四證一簽”制度,并規定各育苗戶,對計劃出圃苗木必須提前20天報轄區林業主管部門,由主管部門派出檢驗人員嚴格按照程序及時受理,對檢驗合格苗木發放“種苗合格標簽”。對造林試點項目良種使用率要求達100%,各用苗單位及個人在調用苗木時,必須認真查看生產經營者是否具有“四證一簽”。認真做好種苗質量檢驗工作,禁止不合格苗木上山,杜絕使用病苗、劣質苗造林。對州外調入苗木,嚴格檢查苗批的“四證一簽”,并要求調入苗木的各縣林業部門做好調入記錄,建立健全相應的檔案資料,做到有據可查。 為保障育苗者的合法權益,州種苗站每年對轄區內育苗戶的育苗資格逐一進行審查,及時更換到期證件;對申請培育苗木者深入實地調查育苗條件,對其所提供資料認真審查,符合條件者報請分管領導批準,即時給予辦理林木種苗生產經營許可證。僅2013年,州種苗站新辦理“林木種苗生產、經營許可證”20家,換證8家;完成苗木質量檢驗核桃150余萬株,從源頭上把好種苗質量關。 強化技術培訓—— 種植管理標準化 栽培技術普及是林業產業發展的關鍵一環。為進一步提高廣大核桃種植戶的種植管理技能,培養一批相對穩定的核桃種植管理技術師資隊伍,全面帶動廣大種植戶科學、規范種植管理核桃,州林業局整合下屬資源管理總站、林業科學研究所、林木種苗質量監督檢驗站和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等職能部門技術資源,結合實際,應季舉辦早實優質核桃種植管理技術師資培訓班,目前共培養師資200多人。開展核桃低改技術培訓班12期,培訓農民技術員400多人。深入各鄉(鎮)、村舉辦核桃種植技術培訓班45期,培訓學員3800多人次。在標準化示范村共舉辦了3期培訓班,培訓核桃種植戶共2600多人。 通過幾年的培訓、管理和指導,我州在核桃優良品種和實用栽培技術應用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各縣在核桃種植中,嚴格執行《迪慶州優質核桃種植管理驗收辦法》,按照選一塊好地、挖一個規格坑塘、施一擔農家肥、選一株合格核桃苗、 澆一擔定根水、 蓋一塊地膜的“六個一”技術措施要點,完成核桃種植任務。形成自上而下的科研示范、成果推廣、技術服務和專業培訓相配套的科技支撐體系,我州核桃產業逐步向規范化、標準化、良種化方向發展。 龍頭企業牽引—— 無序、零散到產業化 精制核桃油、調和油、核桃油軟膠囊、核桃粉、核桃油咀嚼片等迪慶核桃系列產品活躍在國內外市場…… “十一五”以來,我州充分利用立體氣候優勢、生物資源稟賦,堅持把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中心任務,緊緊圍繞抓基礎重產業、保生態促民生、強措施保穩定這一主線,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堅持優化結構、品種和布局,努力建設特色產業基地,積極培育龍頭企業,探索出了一條具有迪慶特點的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路子,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 隨著核桃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全州核桃加工企業也在不斷增加。據統計,目前,核桃加工企業主要有香格里拉舒達公司、維西縣康邦美味綠色資源開發公司和維西縣綜合貿易公司。深加工產品主要是核桃油及系列產品,3個企業從業人數超過300多人,年加工能力超過一萬噸。2008年,香格里拉舒達有機食品有限公司收購核桃6000多噸,生產核桃油692噸,總產值4498萬元,帶動農戶2萬多戶;2008年,維西縣康邦美味綠色資源開發公司收購核桃2800多噸,生產核桃油260噸,銷售精制核桃油200噸,銷售收入1118萬元,帶動農戶1萬多戶;2008年10月,維西縣綜合貿易公司投資建設精煉核桃油生產線,收購核桃220噸,收購核桃仁20噸,生產出精煉核桃油27噸,以240元/公斤的價格銷往上海、北京等地。 目前,我州核桃加工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產業鏈不斷延伸,基本實現了種植管理規范化,加工本土化,銷售全國化,初步形成“種、管、產、銷”一條龍產業鏈。(余麗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