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節目精彩紛呈。 自云南省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香格里拉舉辦以來,在表演現場,每天都有上千名觀眾早早趕來等候。 戴著頭盔、穿一身運動服的薛師傅引起記者注意。這位62歲的老人,退休后喜歡騎行,每天從城里騎行六、七公里到比賽場館來看表演項目賽。“早就想來看各民族的表演項目。聽說前兩天觀眾很多,所以今天早早就來了。” 運動會期間,除了獨具民族特色的吹槍、射弩、陀螺等體育競賽項目外,展示藏、白、壯、苗、瑤、彝、傣、撒尼、布依等各少數民族生產生活的表演項目無疑是本屆民運會上最大的亮點。融入現代氣息的民族服飾,結合傳統風格和時尚元素的舞蹈,集慶禮與競技于一身的傳統民族文體活動,折射出我省各族少數民族勞作中的智慧、生活中的快樂,靠雙手勤勞致富的信念。 在表演現場,隨著演員們開始沙包大賽,觀眾卓瑪的心為之一顫,又有點興奮。她告訴記者,這幾天的表演項目她基本都看了。通過觀看這些項目,加深了對云南各民族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觀看表演比賽,也讓她回想起小時候在農村里的快樂童年,想起小伙伴們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的歡樂場景。 保山代表團的競技類項目《探稆稆》上場了。“探稆稆”為彝族語言,意為玩稻草球比賽,在此“稆”應讀為陰平聲。稆稆(稻草球)既是追趕掠食雀鳥的工具,也成了彝家人游戲競賽的器具。保山昌寧黑惠江流域的彝族青年男女,每當水稻收割之后,都會在田間或草地進行激烈稻草球傳遞比賽,以示豐收的喜悅。節目較強的趣味性和參與性引起觀眾陣陣熱烈的掌聲。 66歲的尼瑪老人早早就和老伴來到表演現場,“就怕來晚沒座位了。”他笑著說,“我只在電視上看過傣族、佤族的民族舞蹈表演,這次能在家門口看,真是難得的機會。”(香格里拉網記者 永基卓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