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慶農業龍頭企業跨越發展綜述? 記者 楊勇 “農業產業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趨勢,要實現農業產業化的目標則需要一批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州政府農業龍頭企業推進組副組長賈都說,“迪慶通過近三年的探索,目前已走出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農業產業化之路。三年來,通過一批龍頭企業的建設,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帶動了全州10萬人次的農民實現增收致富。” ?一個意見兩份辦法提供政策保障 為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我州從2011年起成立了由州長親自掛帥任組長,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協分管領導為成員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領導小組,并組建了由州政協副主席楊文祥任組長,從各相關部門抽調人員的州政府農業龍頭企業推進組,專門負責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推進工作。 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這一核心目標,經過多次調研,州委、州政府于2011年發出《中共迪慶州委州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任務及具體措施,配合意見又先后出臺了《迪慶州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考核獎勵辦法》和《迪慶州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兩份配套性文件,為今后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了依據和政策性保障。 九大優惠措施助力農業龍頭企業發展 根據《實施意見》,被認定的州農業龍頭企業可以得到政府資金、金融服務、稅收優惠、產業發展政策、土地使用、人才保障、科技支持、市場服務、品牌建設九個方面的優惠扶持。僅2013年,州政府就幫助各龍頭企業落實項目資金3466萬元、銀行貸款27400萬元,并對企業應繳稅款中的地方政府部分給予了減免,減輕了企業負擔,增強了企業發展后勁。 完善中的考核機制 賈都介紹,以往龍頭企業在爭取到項目資金后由于政府缺乏相應跟蹤考核機制,造成很多項目資金浪費,效益卻未能得到體現。從2011年起,每年考核組都到企業檢查考核。考核打分內容包括企業的財務制度、對地方農業支持力度及帶動農民增收情況等16個具體方面,以確保政府扶持的資金項目能充分發揮效應。從2011年起,州政府每年對考核先進的企業進行表彰,財政安排200萬元專項資金作為獎勵,通過樹立先進典型企業,形成良好的激勵考核機制,下一步還將完善企業退出機制,做到有進有出,對連續三年考核不合格的企業將取消龍頭企業資格及享受的各種優惠政策。 全力做好企業服務 賈都說:“服務企業無小事,為了給全州龍頭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我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協調解決好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做到企業提出的問題件件有答復,企業提出的合理要求件件有結果,不合理的要求也件件有說明,務必使企業滿意。” 三年來,州政府農業龍頭企業推進組共幫助各龍頭企業解決上百個難題,得到了企業的認可。比如維西康邦美味公司,原來企業主要生產核桃油產品,從2012年起業務拓展到油橄欖產品,根據當前產品原料有限、原料產地和生產加工地相距遙遠的實際,經推進組專門協調,德欽縣人民政府和康邦美味公司聯手推進油橄欖基地建設、籌建橄欖油生產加工車間,并在德欽縣拖頂鄉注冊分公司,廠房等基礎設施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同時,該公司在奔子欄鎮完成了1500畝的油橄欖基地建設。 融資難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州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推進組在調研和工作中發現,我州的農業龍頭企業大多屬于家族式企業,管理粗放是通病,融資貸款困難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們的財務統計報表混亂、企業檔案不健全而過不了銀行的審核關。為此,推進組指派專業財務人員到各龍頭企業培訓,指導他們建立規范的財務統計報表和企業文檔,使企業賬目清晰,各種檔案健全。通過三年努力,目前全州各農業龍頭企業基本做到了財務賬目清晰、文書檔案健全,逐步向現代化企業管理目標邁進,企業向銀行融資貸款的成功率也逐年提高。 農業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2010年前,全州農業龍頭企業只有16家,經營范圍狹窄,而到2014年全州農業龍頭企業已增加到34家,經營業務擴展到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制藥業等多個領域。2013年,農業龍頭企業總資產為127231萬元,比2010年增加9566萬元;總產值達149019萬元,比2010年增加58371萬元,同時年生產總值上億元的規模化農業龍頭企業由原來的一家增加到了三家。 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全州農業產業化發展邁上新臺階,核桃、葡萄、中藥材、青稞等都實現了產業化發展。通過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利益聯動機制,全州各農業龍頭企業除直接解決就業2000多人外,僅2013年通過農產品原材料采購,資金支出就達68250萬元,比2010年增加了47165萬元,增幅達223%。依托各農業龍頭企業,截至目前,全州已建立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350多家,直接從業人員1500多人次,間接帶動10萬農民增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