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維西縣林業局局長趙學飛 日前,記者就如何貫徹落實生態立縣戰略、進一步發揮林業部門職能作用,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等問題采訪了維西縣林業局局長趙學飛。 森林覆蓋率從72.16%提高到現在的76% 在談到維西縣如何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加強以森林為重點的生態建設時,趙學飛說:近年來,維西縣以項目為支撐,全面推進生態建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維西縣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陡坡地治理工程、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等工程,認真落實農村能源建設,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通過項目實施,加快了維西林業科學發展。 趙學飛接著說,我們一手抓“建”,一手抓“護”。“護”就是嚴厲打擊亂砍濫伐、毀林開墾和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破壞珍稀野生植物等違法犯罪活動,維護了林區治安,有力地促進了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通過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項目,調整了林分結構,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發生率大大降低,林分質量大為改觀,森林的三大效益得到了充分發揮。2000年至今維西縣累計完成天然林保護工程公益林建設378300畝,其中人工造林89300畝,封山育林251481畝,人工模擬飛播造林19519畝,人促更新18000畝。森林資源得到有效保護,林地內林草植被明顯恢復增多,林地面積由十年前的484.55萬畝增加到現在的555.49萬畝,森林覆蓋率由十年前的72.16%提高到現在的76%。 按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人促更新面積80%保存率,人工模擬飛播面積50%保存率計算,新增森林面積228784.3畝。發生泥石流和水土流失明顯減少,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森林植被明顯增多,瀕危動植物逐步恢復增加。 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共贏 趙學飛說,近十年來,維西縣實現了森林資源由過度消耗向恢復性增長轉變、生態狀況由持續惡化向逐步改善轉變。林業工程區森林涵養水源效益增加,涵養水源效益十分顯著,增強了遏制水土流失、抗御洪澇災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能力。 在談到社會效益時,趙學飛說,通過開展公益林建設項目,吸納了大量農村勞力參與營造林工作,培養了大批造林能手,營林知識普及率進一步提高,群眾愛林護林的意識得到了增強,對縣屬地方森工企業職工、森林資源和工程資金的合理配置,隨著森林覆蓋率的提高,優化了旅游環境,林下資源數量也明顯增多,促進林區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在談到經濟效益時,趙學飛說,天然林保護工程一期,森林資源年凈增長量1145850立方米,按每立方米400元計算,折合儲備經濟價值45834萬元。全縣公益林建設中投入的直接勞務1838325個工日,項目區從工程建設勞務中收入7353.3萬元。通過工程的建設和森林資源的保護,特別是工程建設與產業建設相結合,工程區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從森林資源上獲得更多的效益,林副產品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多,逐步向森林旅游、林下資源開發等代替產業發展。 在維西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林業部門投入大量資金,組織技術力量加快核桃基地建設步伐,走出了一條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路子,核桃成為廣大山區群眾的致富樹、搖錢樹。今年,全縣核桃總面積達到38.62萬畝,每個農村人口平均擁有2畝以上核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贏”。 趙學飛最后說,生態建設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永遠在路上。我們要一如既往地實施生態立縣戰略,加快生態建設步伐,擦亮綠色名片,促進維西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