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獨克宗古城“1·11”火災一周年之際 ·石顯堯 當2015年香格里拉的第一場大雪悄然而至,雪花再次飛舞至茶馬古道重鎮獨克宗古城上空時,與一年前的1月相比,獨克宗古城少了憂傷和悲痛,展現的是活力與希望。 一年前,一夜間一場火讓世人永遠銘記。如今,浩瀚星空下的獨克宗雪夜依舊美麗,月夜依舊寧靜,月光廣場上游客依舊與群眾共同舞著鍋莊,世界最大的轉經筒吉祥勝利幢在游客和當地群眾的共同拉動下依舊轉動著……這個千年古城在經歷劫難后,必將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再續“香巴拉月光城”的千年傳奇。 在災難中崛起 在獨克宗古城,人的腳步會不由自主地慢下來,不是因為石板路,更不是因為土墻房或是裊裊炊煙。千百年來,這里的居民早已習慣了曬曬白天的紅太陽,在白白的月光里歡歌盡舞,這里與世無爭,這里一塵不染。 獨克宗古城是茶馬古道上的重鎮。在香格里拉群眾心中,獨克宗古城承載了高原各族人民對藏傳佛教中“香巴拉”的夢想和實踐,傳承了千年茶馬古道商業文明的記憶及紅色火種和紅色經典,集中體現了香格里拉的精神內涵,也展示了藏區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縮影。 然而,發生在2014年1月11日凌晨的一場火災,讓千年古城遭受創傷。 “回想起那場大火,現在都很后怕,眼睜睜看著所有一切在瞬間就化為灰燼。”這是時至今日許多人不愿提及的記憶傷痛。“1·11”火災共造成獨克宗古城金龍、倉房、北門3個社區246戶居民受災,燒損房屋面積為59980.66平方米,火災燒損房屋直接財產損失達8983.9308萬元人民幣。雖然火災造成巨大損失,讓所有鐘情于獨克宗的人感到痛惜,但是,獨克宗古城并未因火災改變太多,因為獨克宗古城的根還在、古城的人還在、古城的文化還在、古城的靈魂還在。 從大火被撲滅的那一刻起,在人們的期盼中,獨克宗古城恢復重建開始構筑。 繪制藍圖 重建古城 獨克宗建城距今1300多年,擁有中國目前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藏族民居建筑群,集歷史文化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和教育價值于一身,是我省最具聲望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做好獨克宗古城恢復重建,不僅關系受災群眾切身利益和迪慶藏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而且對傳承保護和發揚香格里拉文化精神、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實現迪慶藏區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 “1·11”火災發生后,州委、州政府,香格里拉縣委、縣政府始終把獨克宗古城恢復重建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在統一部署和安排下,恢復重建的相關工作得到科學、有序推進。州發改委牽頭、各部門參與,啟動《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1·11”火災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及7個詳規的編制工作。總規編制過程中,始終堅持“規劃先行、民生優先、統籌兼顧、政府引導與居民自愿相結合、地方為主、建管并重”的指導思想,按照“尊重歷史、尊重文化,修舊如舊、建新如舊,以人為本、突出重點,一步到位、注重實效,化危為機、適度開發,自力更生、多方支持”的基本原則,開門搞規劃,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專家和群眾意見建議,并通過座談、實地考察、參照歷史文化名城規劃等形式,在災后一個月,一份本著修舊如舊、建新如舊原則的《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1·11”火災恢復重建總體規劃》正式出爐。 災后兩個月,依據《總規》編制完成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規劃、民居恢復與改造建設規劃、消防設施建設規劃、文化恢復與保護建設規劃、旅游服務設施恢復完善建設規劃、恢復重建土地利用規劃、防災減災和生態修復規劃等7個專項規劃。一份以“統規自建、統規自改”的方式為主,與基礎設施建設相互銜接,實施民居恢復與改造工程,打造富有特色魅力、民族風情、宜居宜業宜游氛圍濃郁的香巴拉幸福理想城的恢復重建藍圖正式形成,《總規》還提出既要加快恢復重建區受損設施的功能恢復,又充分考慮古城保護發展的能力保障需求,實施基礎設施恢復與完善工程,把古城文物古建的恢復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同時進行、統籌安排,采取政府引導、群眾為主的方式,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受災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調動市場和社會力量,全方位、多層次參與恢復重建,形成強大合力,計劃投入12億元,爭取用3年的時間完成原址恢復重建和其余部分的完善提升主要任務。 科學有序推進恢復重建 獨克宗古城火災發生以來,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特殊關愛。國務院領導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云南代表團討論時聽取了匯報;省委第一時間聽取了專題匯報,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到現場查看和指導恢復重建工作。 為進一步加快推進獨克宗古城恢復重建及相關工作,2014年5月12日,省政府在香格里拉縣召開獨克宗古城恢復重建現場辦公會。時任省委副書記、省長李紀恒出席會議時要求,科學規劃,迅速啟動恢復重建工作,再造昔日“月光城”,以恢復重建促進獨克宗古城發展,把獨克宗古城打造成為大香格里拉旅游區靚麗名片,從省級層面全面加快推進獨克宗古城恢復重建工作。 州委、州政府及香格里拉縣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和推進獨克宗古城“1·11”火災恢復重建。2014年5月初,獨克宗古城火災恢復重建工作正式啟動。 州委副書記、州長黃政紅多次到獨克宗古城督查指導“1·11”火災恢復重建,要求項目指揮部、各施工單位和監理部門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風,建立“白加黑”、“五加二”工作制度,狠抓落實,切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 2014年7月底,獨克宗古城受災民居恢復重建及道路恢復重建啟動;8月底,獨克宗古城受災區域13條道路主管網鋪設完成;9月底,道路等基礎設施重建基本完成。一個個施工作業項目按倒計時節點如期完成,各項恢復重建有序推進。 開工至今,投資3000萬元的電力、通信、供排水等管網和道路建設基本完成,焚毀區11條道路恢復重建(基礎設施一期建設),包括各種管道敷設及道路鋪裝等工程,為民居復建保障了水、電、路“三通”;運用新的理念、新的防震防火等措施,確保民房恢復重建有序展開。目前,共完成輕微受損戶自行修復26戶、復建部分受損戶68戶,審核批復79戶完全燒毀及完全拆除戶(其中,76棟房屋開始動工,4戶居民完成了木結構房屋主體架設),受災的2個單位和1個公廁已開工復建。2014年,共計完成民居復建和改造提升建設投資2.5億元。其中,焚毀區1億元、改造提升區1.5億元。 受災戶和桂義在月光廣場擺攤向游客賣首飾掛件,現在全家人生活有了著落;來自鶴慶的受災商戶張美玉,在月光廣場附近重新租了一間店鋪繼續經營銀器,憑著多年的經驗和客源,生意還算不錯。像他們一樣,大部分受災商戶在古城其他地方或縣城重新租賃商鋪,部分受災商戶通過轉移生產或另謀職業積極開展生產自救,有的住戶及商戶正在加緊受災房屋的重建或裝修。 記者在獨克宗古城看到,恢復重建區的道路、電力、供排水等基礎設施全面完成;因災損毀的民房正加緊重建和裝修;古城其他街區的商鋪、餐館、酒吧、旅店正常營業……香格里拉縣正圍繞把獨克宗古城“建成香巴拉幸福理想城,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一張靚麗名片,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目標,以政府引導、群眾為主、社會全面參與的方式,全面有序推進古城恢復重建。恢復重建后的獨克宗古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管理、防災減災、文化傳承和保護開發、長治久安將會得到全面提升,一個宜居宜業宜游、安全和諧的月光城將呈現在世人面前,千年茶馬古道重鎮將再續傳奇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