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邵涵瑤) 去年,德欽縣佛山鄉認真履行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職責,立足實際、創新思路、突出特色、真抓實干,圍繞服務發展、服務群眾,穩步推動各項工作 。全鄉繼續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態勢。2014年,佛山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39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673元,實現民間投資11180萬元。 建立黨建責任體系。該鄉以縣級目標責任書為考核依據,從組織管理、村容村貌、黨建工作、農村經濟、產業發展、黨風廉政、綜治維穩、安全生產、教育實踐活動9個方面入手,分別制定村“兩委”、機關站所、科室綜合考核量化辦法,做到經濟社會發展與黨建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全力構建黨委書記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班子成員協調推進的責任體系和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黨建工作格局。 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該鄉把產業發展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抓手,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按照“產業富民”的要求,著力解決農業品種單一,對抗市場沖擊能力弱,農民增產增收難等問題。綜合分析各村地理位置和水土資源,并依托獨特的自然氣候條件和資源優勢,以投資300萬元的西達油橄欖種植基地為重點,以連片種植和田間地頭零星種植相結合,年內在全鄉河谷沿線推廣種植油橄欖480畝。在去年江坡村試點種植重樓、獨定子、黨參等高原特色藥材56畝的基礎上,與迪慶州民森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達成中藥材種植合作意向,計劃今年在條件成熟的村組推廣種植中藥材200畝,并根據市場行情逐年調整種植面積和結構,逐步實現鄉有主導產業、村有骨干產業、組有致富項目的農業產業建設目標。 鼓勵發展農業經濟合作實體經濟。積極發展生豬養殖業,成立德欽縣佛山鄉魯瓦村興農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加大油橄欖產業發展力度,成立西達農業經濟合作社。同時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魯瓦村興農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通過黨管合作社,形成以“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新型產業經營模式,走出一條黨支部引領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帶動農戶的強村富民之路。通過開展“雙培雙帶”(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為黨員,用黨支部帶動專業合作社發展、用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戶進步),努力實現黨建和發展雙贏,有效促進了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進一步增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的能力。 科學謀劃發展方向。安排班子成員和全體干部結合各自分管工作和聯系村實際,有側重點地確定調研專題,堅持開門納諫,問計于民,邀請云南省社會發展規劃資深專家深入開展調研活動,對佛山鄉地理環境、經濟發展、基礎建設、社會治理等情況進行再調研在研究。總結“十二五”成效、經驗和問題,科學制定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藍圖,初步確定了沿江河谷地區油橄欖富民,藥材強農,規模化養殖興鄉的發展思路。 為民服務得民心。設立鄉村兩級為民服務中心,完善為民服務中心工作制度,簡化辦事程序,讓群眾跑變為黨員跑、干部跑,努力搭建黨群、干群聯系的橋梁和紐帶。2014年,在建立鄉級為民服務中心的基礎上,再設5個村級為民服務點,抽調各辦公室精干力量組成服務隊伍,開設9個服務窗口,5個村分別實行村干部輪流值班制度和村干部民事代辦制度,在全鄉范圍內打造一個服務體系,方便群眾辦事,突出服務重點,提供便捷、親和、公正、透明的服務。同時,鄉黨委在鄉為民服務中心設立鄉級群眾訴求中心,在村為民服務站設立村級群眾訴求站,方便群眾有訴求時隨時有人受理,并將群眾訴求記錄在群眾訴求記錄本上,確保群眾訴求能在規定的時限內予以辦結,堅決杜絕群眾辦事找人難、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 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立足于佛山鄉悠久的歷史文化,加強文化遺產的管理和保護工作,一年來,該鄉開展了以藏民族文化、納西民族文化、茶馬古道、納古石棺實物和圖片展覽為主的佛山鄉民俗文化展覽館建設工作。充分發揮群眾能歌善舞的優勢,以繼承和弘揚弦子藝術、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為目標,從江坡村農民群眾中挑選出40名業余演員,組建成立了江坡弦子隊,使民間歌舞文化在全社會得到確認、尊重和弘揚,從而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在人民群眾中的吸引力和號召力;為增強黨組織的凝集力和戰斗力,增進干部職工的思想交流和內部團結,主辦首屆“瀾滄江杯”男子籃球賽。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該鄉堅持把維護穩定作為第一責任,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穩定,嚴格落實中央和省、州、縣關于藏區維穩工作的決策部署,創新社會管理,守牢云南的“北大門”。 今年,該鄉計劃將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來強化基層黨組織戰斗凝聚力。堅持一手抓扶貧,一手抓黨建,把扶貧工作和黨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以扶貧工作帶動黨建工作,以黨建工作促進扶貧工作,計劃在2015年推廣種植油橄欖500畝、藥材200畝,核桃300畝,蜜蜂養殖100箱,培育生豬養殖戶20戶;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來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將黨小組活動場所建設、道路建設、農田水利建設納入到整鄉推進項目中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實施;通過項目資金扶持來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在推進扶貧開發工作進程中,把產業結構調整與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統籌規劃、協調推進,加大對合作股份試點村資金扶持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