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月16日從云南省審計工作會議獲悉, 我省2015年審計工作將抓好六項重點工作,即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落實、財政、民生、投資、資源環境、經濟責任等六大領域審計。其中,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等群眾最關心的問題系民生審計重點。 據介紹,我省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落后于全國,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程度大,創新能力與科技進步差距較大,市場經濟主體的培育水平較低。但是,我省面臨許多新的機遇和潛力。中央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給予西部地區更多的傾斜支持;“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等重大戰略和東部產業轉移為云南帶來良機。 云南省審計廳廳長劉明表示,審計過程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只要有利于科學發展、擴大就業、改善民生,有利于調結構、轉方式、利長遠,有利于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有利于科技創新、增強發展后勁,有利于化解矛盾、防范風險,就要予以支持,推動形成新的制度規定。要從改革的角度破解難題。 劉明認為,對審計中發現不適應甚至阻礙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制度規章、體制機制,要主動揭示反映,提出改進完善的建議。對于重大違法違紀、重大損失浪費以及亂作為、假作為、不作為等重大履職盡責不到位問題,要瞪大“火眼金睛”,嚴懲腐敗。 劉明介紹,云南省2015年審計工作將抓好如下六項重點工作。 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跟蹤審計 持續組織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跟蹤審計,重點檢查穩增長政策措施落實情況,對涉及面廣、資金量大、落實難度大的事項,要加大審計揭示力度,切實發揮經濟發展的“助推器”作用。 財政審計 重點關注財稅體制改革情況,揭示當前資金分配“撒胡椒面”、執行進度慢等問題,提出審計建議;要以推進全口徑預算管理為目標,揭示預算管理在完整性、規范性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硬化預算約束,促進建立公開、透明、規范、完整的預算體制,促進加強政府性債務風險防控。重點關注財政資金績效,繼續清理和促進盤活存量、優化增量,確保有限資金用于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促進公共資金安全高效使用;持續關注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國務院“約法三章”要求落實情況,促進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同時要做好扶持產業發展政府引導性基金的審計調查,防范風險,提高效益,促規范管理。省廳擬對20個省級部門和單位開展審計。各級審計機關也要統籌安排財政預算執行審計項目。 民生審計 關注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重點反映惠民富民強民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重點反映扶貧、救災、醫療等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守住群眾的生存錢、救命錢、看病錢;要重點反映專項資金管理體制機制、政策落實、資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問題,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今年要繼續做好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關注農村義務教育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高原特色農業項目、口岸建設績效和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加大魯甸、景谷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審計力度,按照審計署統一部署做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審計。 投資審計 要圍繞“一路一帶”、“橋頭堡”、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等,高度關注政府投資的規劃布局和投向結構、計劃下達和資金使用、建設管理和投資效益;全面落實重大投資必審和重點投資項目跟蹤審計制,進一步加大對交通、水利、資源等一大批重點建設項目的跟蹤審計力度,高度關注超概算問題,提出規范管理的建議;有效整合和利用國家審計、內部審計、外部審計和主管部門力量,不斷擴大審計覆蓋面。今年省廳將對28個重點建設項目開展竣工決算審計或跟蹤審計,開展全省高速公路建管情況、省級醫院在建項目、省水利水電投資公司投融資及項目運營管理情況審計或調查。各地也要不斷提高政府投資審計的總量。 資源環境審計 探索開展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加大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項目的審計力度,密切關注高污染、高能耗產業,深入揭示影響環保投入和環境效益的問題,推進完善綠色發展機制,防止盲目追求GDP而對生態環境和資源造成的破壞。要開展好林業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審計,重點關注退耕還林工程推進情況,特別要開展好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的跟蹤審計調查,高度關注政策規劃執行情況,積極服務“美麗云南”建設。 經濟責任審計 圍繞為民務實清廉,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繼續推廣運用和健全完善經濟責任審計6個評價辦法,繼續探索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積極推行黨政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同步審計,促進經濟責任審計與其他專業審計的有機結合;要與組織部門共同研究建立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對象數據庫,建立行之有效的審計結果運用制度和機制。按照部署,今年擬對18名省管領導干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各地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接“單子”,一定要確保審計質量。 (一)認清當前形勢,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了科學的闡釋。當前,我省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投資增速持續回落,財政收入增長放緩,經濟風險逐漸暴露。原因主要是:一是我省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落后于全國。除原材料工業和煙草外,多數產業既沒“量”也沒“質”;城鎮化率僅為40%,遠低于全國54%的平均水平,居全國第28位。二是我省的投資、消費和凈出口“三駕馬車”扭曲、動力失衡。投資率為84.9%、消費率為62.8%、凈出口率為負47.7%,說明我省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程度大。三是我省的創新能力與科技進步差距較大。創新能力排全國第27位,研究與發展經費占GDP的比重僅為0.68%、排全國第26位。四是我省的市場經濟主體的培育水平較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51戶,不到全國的1%,營業收入超百億的工業企業家只有14戶。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我省面臨許多新的機遇和潛力。中央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給予西部地區更多的傾斜支持;“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等重大戰略和東部產業轉移為我們帶來良機。紀恒書記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我們不能簡單地把我省經濟下滑歸咎于大環境,要堅持改革開放和創新驅動并舉,發揚釘釘子精神。全省各級審計機關要認清我省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高度關注阻礙改革、影響發展的突出問題,牢牢把握保發展、促反腐“兩件大事”,積極推動全省經濟健康發展。 (二)當前審計工作的總體要求。堅持依法審計、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正確處理好“發展、改革、法治、反腐”過程中遇到的新矛盾、新問題。要用辯證的思維分析問題。審計過程中既不能以現在的制度規定去衡量以前的老問題,也不能用過時的制度規定來衡量當前的新事項。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只要有利于科學發展、擴大就業、改善民生,有利于調結構、轉方式、利長遠,有利于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有利于科技創新、增強發展后勁,有利于化解矛盾、防范風險,就要予以支持,推動形成新的制度規定。要從改革的角度破解難題。對審計中發現不適應甚至阻礙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制度規章、體制機制,要主動揭示反映,提出改進完善的建議。對于重大違法違紀、重大損失浪費以及亂作為、假作為、不作為等重大履職盡責不到位問題,我們要瞪大“火眼金睛”、高舉反腐“利劍”,嚴懲腐敗。(云南網 記者 趙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