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城鄉協調發展力度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有序轉移農業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2%。 低丘緩坡土地綜合開發利用試點成效明顯。開工建設70個城市綜合體,新增生活污水管網1373公里,基本建成25萬套城鎮保障性住房。 推進新農村試點示范建設,完成750個省級重點建設村、500個美麗鄉村、30萬戶農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建設任務,村莊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建成農戶科學儲糧設施21萬套。加快區域扶貧開發步伐,減少農村扶貧對象100萬人以上。 生態治理力度不斷加大,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高原湖泊水質惡化趨勢得到遏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全面實施,污染減排工作有效推進。我省被列為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西雙版納州和玉龍縣列入全國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 ●著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加快推進政府機構改革,以簡政放權為突破口,共精簡160項省級行政審批事項。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成效顯著,非公經濟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6.5%。農村土地制度、集體林權、統籌城鄉發展、水價水權、供銷社等改革取得進展。“三農”金融改革創新和服務便利化不斷推進。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動省屬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主動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南亞博覽會暨第22屆昆交會,橋頭堡建設第三次部際聯席會議協調推進了一批重大事項。與泛珠三角、長三角、港澳臺的合作交流務實推進,滇滬、滇冀合作水平不斷提升。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進出口總額296.2億美元。 引進省外到位資金52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7億美元。 瑞麗、磨憨、河口、臨滄等開放試驗區、邊(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步伐加快,紅河綜合保稅區順利通過國家預驗收,昆明長水國際機場72小時過境免簽獲國家批準。 ●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 財政支出重點向民生領域傾斜,啟動實施“兩個10萬元”微型企業培育工程,貸免扶補工作扎實開展。 城鎮新增就業36.5萬人,扶持12萬人創業,最低工資標準再次提高。 10件惠民實事全面完成 推進社會保障擴面提標,主要險種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城鄉居民醫保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初步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城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加快,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完善。 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文化大篷車·千鄉萬里行”5年任務順利完成。開展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啟動加快中醫藥發展行動計劃。 ●切實加強民族宗教工作 民族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面貫徹執行黨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開展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妥善解決民族宗教領域熱點、難點問題,鞏固發展了各民族團結和諧的良好局面。 實施了10個示范縣、65個示范鄉鎮、469個示范村建設項目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搶救保護和“十項精品、百名人才”工程初見成效 大理白族自治州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被列為全國首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 ? ●全力保持經濟平穩增長 省政府及時出臺穩增長16條等系列政策措施。 合力推進20個重大建設項目和20項重要工作,實施萬億元重點項目投資計劃,集中開工739個重大項目。 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進一步提高。扎實推進高原特色農業,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快。加快中石油煉油項目建設,分類優化園區布局,推進煤炭產業轉型升級,節能降耗目標基本完成。銀行融資2806億元、直接融資1214億元。新一輪創新型云南行動計劃扎實開展。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通過引入戰略合作伙伴、設立鐵路建設資金、組建港航投資公司等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 麗香、保瑞鐵路開工建設,蒙河鐵路和昆明地鐵2號線投入運營。昆明南繞城、楚廣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新昆嵩、蒙文硯等23條高速公路建設全面啟動。瀘沽湖、滄源、瀾滄機場建設加快推進。昆明區域性國際通信出入口建設、三網融合和智慧城市試點進展順利。 新開工建設骨干水源工程40件,建成“五小水利”工程50萬件。 338億元 水利建設 投資 2200公里 新增石油天然氣 干支管道 1000億元 全年綜合交通建設 投資超過1000億元 ●有序有效開展抗災救災 一年來,全省經受住了地震、臺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考驗和挑戰。特別是盈江、魯甸、景谷地震發生后,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直接指導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人民子弟兵沖鋒在前,全力抓好抗災救災。落實“八包八保”等措施,全力保障群眾基本生活,恢復重建工作全面展開。全省抗災救災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著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緊緊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加大社會治理工作力度。依法維護征地拆遷中的群眾利益,妥善安置水利水電移民,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不斷完善。有效處置昆明“3·01”暴恐、晉寧“10·14”沖突等事件,平安云南創建工作不斷深化,保持了社會和諧穩定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