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門鄉扶貧開發與基層黨建整鄉“雙推進”工作紀實 德欽縣燕門鄉巴東村黨總支組織村民開展核桃管理技術培訓。(江初攝影報道) “我種了60.8畝,優質核桃,2013年,3畝左右的核桃開始掛果,收入8000多元,去年收入12000元,再過兩年將達豐果期。”德欽縣燕門鄉巴東村的永忠說。 近年來,燕門鄉依托自然、氣候、地理、土壤等優勢,結合扶貧整鄉推進項目,以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為抓手,大力發展核桃、藥材、葡萄等主導產業,做到扶貧開發與基層黨建整鄉“雙推進”。 凝聚基層組織力量實施產業發展 “結合實際,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扶貧項目實行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部署,每一個項目都由基層支部廣泛征求群眾需要后,由鄉黨委政府決策,力求每一個項目都能使老百姓獲得最大的利益。”燕門鄉黨委書記桂生說。正如桂生所說,燕門鄉的產業結構調整確實使全鄉群眾受益頗豐。 燕門鄉巴東村,55歲的永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永忠已有24年的黨齡,他是村里優質核桃協會的會長,協會里11個理事里就有9名是共產黨員。永忠作為支部的骨干先后7次參加了省州縣的各級核桃種植技術,并且帶頭種植核桃,給村民傳授技術。在骨干共產黨員的帶頭下,群眾意識發生變化,從開始種植核桃的半信半疑到后來全員參與。2010年,燕門鄉巴東村被列為州、縣林業局核桃產業建設示范村,目前該村共種植優質核桃6800畝。 該鄉茨中村日米村民小組黨支部書記魯茸也是一名產業發展帶頭人,他介紹,日米村民小組在半山區,只能看天吃飯。茨中村黨總支結合實際,決定建設藥材基地。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籌資93萬元為日米藥材基地修建公路13公里,埋設膠管主管3600米,分管2000米,新建水池3座。目前,該藥材基地已經種植附子80畝,獨定子35畝,秦艽85畝。 茨中村黨總支書記余杰說:“過去茨中村,村民收入基本都在貧困線以下,種地收入每畝只有幾百元,現在,經過產業調整,農民收入翻了幾番。”據余杰介紹,茨中村不僅在日米村民小組投入扶貧資金發展藥材基地,還在希瑪拉咱村民小組建成了育苗基地,藥農可以在村里買到優質的種苗,降低了成本和風險。 以黨建促進扶貧 “燕門鄉農民自己養殖的原生態豬肉和雞肉、羊肉,完全可以滿足全鄉市場的需要。”據燕門鄉黨委副書記魯茸取品介紹,近年來,該鄉黨委政府大力扶持養殖業,去年,新建生豬養殖園2個,目前,全鄉共有養豬場157個、養豬戶157戶,涌現出了一大批養豬帶頭致富能手;黑山羊養殖基地1個。組建了巴東村核桃協會、茨中村南路卡養雞協會、拖拉村養豬協會。 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促“雙推進” 近年來,燕門鄉黨委政府把加強村民小組黨支部活動場所建設、道路建設、農田水利建設納入到“整鄉推進”項目中,統一規劃、統一實施,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目前,全鄉44個村民小組黨支部已建活動場室30個,在建2個,配備了電視機、影碟播放機等黨員電教設施。 在扶貧開發工作推進過程中,該鄉把產業結構調整與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統籌規劃,同步推進,在整合項目資金的同時,有效地把涉農部門在農村的公益性小型工程設施投資形成的資產轉為發展壯大村級經濟的“合作股份”資源資本,引導支持村組開發集體資源、盤活集體資產、經營集體資金。今年投入57萬元,在茨中村和谷扎村開展了合作股份試點工作。 據了解,燕門鄉“整鄉推進”項目規劃總投資7101.69萬元,截至2014年5月,到位省級財政扶貧資金1000萬元,已完成使用500多萬元,其中,推廣種植優質核桃700畝,推廣種植秦艽、秦歸、附子、木香、桔梗、重樓等中藥材共計3064.5畝;新建生豬養殖園2個、黑山羊養殖基地1個;完成道路硬化1.5公里,道路加寬改造5公里,新修村組公路14公里,新修田間溝渠1.5公里,架設PE管5公里。 燕門鄉扶貧開發與基層黨建整鄉“雙推進”已收到實實在在的效果。截止目前,全鄉推廣優質核桃種植面積為14556畝、種植中藥材3715.6畝,建設茨中村日米、南路卡藥材示范基地建設347畝。同時,大力發展養殖業,讓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江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