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楊洪程 在維西縣有一位遠近聞名的普米族青年,他依靠科技進步,創辦綠色產業,發展綠色經濟,致富不忘鄉親,帶領鄉親脫貧致富奔小康。他就是云南省首屆少數民族科普致富帶頭人、迪慶州優秀創業青年、維西縣科普先進工作者、維西縣優秀共產黨員和志敏。 科技支撐綠色產業發展 初中畢業后,和志敏依靠跑運輸、做生意走上致富路,成為永春鄉響當當的青年致富帶頭人。然而,在和志敏看來,一個人致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于是,和志敏開始思考如何依靠科技進步發展綠色產業帶動農民致富? 2008年,和志敏創辦了香格里拉三和農牧產業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投入310多萬元,建成年出欄生豬410頭的現代養豬場,建成養蜂規模在2100箱的中華野生蜜蜂科研繁育基地,建成當歸、白芨基地812畝,建成經濟林果基地1200畝。2010年6月,和志敏又在攀天閣鄉和塔城鎮交界朵那閣投入40多萬元建立了第二養蜂基地。綠色產業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公司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越來越強。目前,公司資產已突破900多萬元,預計年產值超過82萬元。 “我們公司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學技術,三靠科學管理。”和志敏說。和志敏一方面堅持自學,另一方面向農技專家拜師學藝。為提高生產效益,和志敏邀請農技專家對農民進行養蜂、養豬和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 “公司+協會”開辟新天地 2010年開始,和志敏到周邊縣市考察取經,在縣科協的大力扶持下,他成立了藏香豬生態養殖協會。 協會成立后,和志敏投資建成10平方米豬舍40間,可圈養生豬3200頭。2012年,協會購買藏香豬種豬4頭、母豬20頭,到2013年10月成功繁殖400多頭藏香豬,在朵那閣進行仿生態放養,成品率達90%以上。藏香豬由于長期放養,瘦肉率高、肉質香嫩,深受消費者青睞,市場售價比一般豬肉高30%以上。 2014年5月,和志敏決定將120頭斷奶后的仔豬提供給周邊農戶試養。協會按藏香豬的市場價回收商品豬,每頭豬農戶可賺利潤800元至1000元,比傳統農戶養殖的本地豬利潤翻3倍以上。至今,受益農戶已達20余戶,累計帶動養殖戶增加收入近12萬元。 普及科學知識?? 增加科技含量 協會成立以來,和志敏積極組織會員學習動物防疫知識,配合縣農牧獸醫部門開展貫徹《動物防疫法》推進依法防疫主題活動,組織會員在常年防疫基礎上,開展了春季動物防疫突擊行動和夏季集中監測、補免、消毒行動。 2013年5月,和志敏組織協會會員32人到臨滄等地參觀學習標準化生態圈舍的建造,積極推進生態養殖的發展,走生態園區養殖之路。 2014年4月,和志敏邀請縣科協、農牧局專家培訓養豬戶2次,105人參加培訓。通過不斷培訓,養豬戶的科技素質大幅提高,為搞好藏香豬養殖業提供了技術支持。?????? 回報社會獻愛心 和志敏創辦的公司和協會促進了綠色產業發展,帶動了農村青年就業。目前,有6名大學生、4名殘疾人在香格里拉三和農牧產業有限責任公司工作。公司擁有固定員工16名。2011年至今,公司和協會聘用臨時工1800多個,支付工資40多萬余元。 和志敏還積極投身金秋助學活動和省工商聯組織的“云南紅土情、光彩進萬家”捐贈活動。他結對幫扶2名貧困高中生和1名貧困大學生,每年給每個結對幫扶的學生學習生活費用2000元;他投入2萬余元資金幫助康普鄉弄獨村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