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迪慶經濟開發區黨委全會召開,對2014年該區各項工作進行綜合盤點,對2015年工作進行謀劃,特別是對產業發展、招商引資以及與百姓切身相關的民生工程的細致謀劃,為該區經濟社會發展理清思路。 去年各項經濟指標穩中有升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持續存在的經濟下行壓力,開發區審時度勢,確定2014年為“招商引資”和“制度建設”年,隨著2014年“收官戰”的結束,開發區全年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63077萬元,完成州政府目標任務數的103%;完成財政總收入18776萬元;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926萬元,同比增長7%;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0526萬元,同比增長10.49%;引進州外實際到位資金70248萬元,超額完成州政府70000萬元的目標任務;完成全區農業總產值236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450元,同比增長3.3% 。 去年超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發展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抓發展,核心就是抓項目。開發區區內存在著項目偏少、偏小,投資缺口嚴重的實際困難。管委會始終堅持強化項目支撐,擴大投資規模,填補投資缺口,努力扭轉外向型經濟疲軟乏力的被動局面。全年共實施涉及農業農村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升、產業培育開發等在內的50個重點建設項目。其中,2014年初確定的39個重點建設項目全部實現開工建設,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889萬元。新增的11個重點建設項目,8個實現開工建設,完成投資7188萬元。2014年,全區通過重大與重點、續建與新建、計劃與新增項目齊抓并舉,填補了投資缺口,超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任務。 產業、實體經濟是開發區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開發區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有著自己的妙招。“以商招商”“抱團發展”的理念是開發區招商引資的精髓。該理念能有效改善區內大企、強企數量少、全區經濟總量小、產業培育層次低、抵御風險能力弱、持續發展后勁薄的現實狀況,更有利于通過上政下企的模式,使企業進入省、州“盤子”中,從而爭取更大支持。通過加強資源整合和項目包裝,實現了企業與企業的嫁接,促成了藏雄青稞食品深加工項目落地,開啟了招商引資傳統常規模式外的探索和創新。以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東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為例,兩家企業通過有效合作,泰源生物提供瑪咖,采用東旺生物的白酒釀造許可,實現了兩家企業的成功對接,加強其共同應對挑戰、實現價值、促進發展的良好局面。2014年,全區共開發招商項目17個,儲備開發項目10個;引進了廣州凱泰、月亮村玫瑰谷、金潤達實業、香格里拉圣地活泉水、云南三舟商貿、偉松生豬養殖等6戶外來企業。 “三大筆”勾勒未來發展新思路 2015年,開發區定下的基調是“環境提升年”,該區管委會主任格桑納杰在談到此基調時指出,開發區今年要做好三件事:一、認識新常態;二、提升環境;三、聚焦產業。 新常態。2014年以來,“新常態”一詞逐漸成為新周期中的中國經濟描述,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并有著明顯特點: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等新形勢下,觀念的轉變,行動方式的轉變刻不容緩,認識好,把握好“新常態”關系開發區能否在“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也直接影響著其“四區”目標的建設宏圖,無疑聚焦產業和提升環境在“新常態”下顯得尤為重要。 產業。全會報告指出,堅持把壯大產業作為促進地方發展的強大內生動力,全力以赴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提高服務質量,加強管理水平,特別是在市場低迷的困難時期,要為企業進行技改升級、產品替換、優化結構、對外嫁接等事關生產經營和生存發展的關鍵工作,全力爭取支持。堅持以做特、做優、做大、做強、做出品牌為目標,開拓有利于實現品牌帶動、擴大市場影響、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點工作,增加產品附加值,帶動園區內產業層次整體提升。以逐步實現“九通一平”為目標,加強木碧灣片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引企入園工作,為生產要素集聚、產業項目集中、配套服務集成、片區長期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不斷加快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建設步伐,在帶動農戶積極發展特色種養殖業的基礎上,全力促進美麗鄉村游、生態觀光游、田園休閑游等相關旅游產業融合協調發展。 環境。投資環境、人居環境和窗口環境是開發區環境提升的工作重心,著力打造“進得來、留得住、有發展”的投資環境,努力構建“小而精、小而巧、小而富”的人居環境,全力塑造“露得起臉、拿得出手、出得起彩”的窗口形象。全會報告提出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投入建設、高質量服務、高效能管理、高標準要求“五高”辦法,立足區域實際,注重產業發展方向、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品位提升、行政效能提升、以規劃引領城市發展和建設。 “讓迪慶人不離鄉養老,不外出就醫,到開發區就能賞櫻花、觀紅楓……”格桑納杰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很多迪慶人的心聲。(香格里拉網記者 解大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