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枝鎮后箐生態移民點見聞 上海市寶山區援建的葉枝鎮葉枝村后箐生態移民點。 “看到我們的新居就要建成了,我的心一天比一天激動。千百年來,我們祖祖輩輩住在土基房、木楞房里,如今就要搬進寬敞明亮的鋼結構平頂房里了,從前夢都沒有夢到過?!本S西縣葉枝鎮葉枝村后箐村民小組長余德剛感動地說。余德剛家是維西縣扶貧辦實施滬滇幫扶合作項目中得到實惠的群眾之一。 天氣炎熱的五月,沿著德維二級公路,我們來到維西縣葉枝鎮葉枝村后箐生態移民點。進村路與二級公路的岔口處矗立著一道正在修建的大門,進入大門,一條寬敞的水泥公路一直向移民點延伸。走進移民點,只見一幢幢潔白的二層小樓整整齊齊地依次排開,整潔漂亮的二層房屋,平整寬闊的村間道路,房屋建筑設計風格既現代又不失民族特色,客廳、客房、餐廳、廚房、儲物間、晾曬平臺等一應俱全,通水、通電、通路、通廣播電視,文化活動場所、停車場、預留綠化帶等基礎設施樣樣齊全。后箐生態移民點離葉枝鎮政府僅有1公里左右的距離,選址在一塊較為平坦的土地上,移民點到鄉政府所在地的水泥公路路面寬6米,公路兩旁是嶄新的太陽能路燈。 在后箐生態移民點檢查工作的維西縣扶貧辦工作人員小高介紹說,后箐村民小組62戶群眾原居住地山高坡陡,不通公路,運輸全靠人背馬馱。鎮里曾經打算修通組公路,但考慮到這里是地質災害多發區和水源保護區,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是自然災害多發區域,導致這里土地越來越貧瘠、生活環境越來越惡劣、人為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程度越來越嚴重,后箐村民小組十年九災,群眾生活十分寒苦,出現年年扶貧年年貧的現象。況且,后箐群眾原居住地是葉枝鎮自來水廠水源地,如果那里的生態環境得不到有效保護,葉枝鎮政府所在地2000多人的飲用水將會受到影響。最后,縣扶貧辦和葉枝鎮黨委、政府決定對后箐村民小組進行生態移民,實現扶貧和保護生態雙贏。(楊洪程 和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