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民率隊 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楊勇) 6月6日至7日,由楚雄州州委副書記、州長李紅民率領的考察組就國家公園建設工作到我州進行考察學習,并于7日與我州就相關建設工作經驗進行交流和座談。 李紅民一行先后到普達措國家公園、納帕海國際重要濕地保護區參觀考察。州政府副州長蔡武成就我州國家公園建設背景及管理體制以及建成后取得的效益等進行了介紹。 李紅民表示,如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是困擾全省各州市的一個共同難題,在這方面迪慶通過國家公園建設,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的新路子,值得楚雄學習。從實地參觀考察的情況看,目前迪慶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國家公園建設思路,以一流的規劃、一流的建設、一流的管理,呈現了一流的產品效果,對于后來者具有很好的參考和借鑒。目前,楚雄州正準備申報哀牢山國家公園,以加強當地的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建設森林生態旅游精品景區,通過此行考察更堅定了楚雄走國家公園開發路子的信心和決心,對迪慶州委、州政府為此次考察提供的大力幫助表示感謝。 李紅民希望,今后兩州能進一步溝通協作,迪慶的旅游業開發值得楚雄學習,楚雄在農業和林業產業化發展方面也探索出了一些新思路可供借鑒,歡迎迪慶各級部門領導到楚雄進行區域合作交流,共同推進兩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據悉,為更好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發揮地方的資源優勢,我州于2006年成功建成中國大陸第一個國家公園——普達措國家公園。通過國家公園這一模式探索出了一條在保護中開發、以開發促進保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普達措國家公園實行管理和經營分離,由普達措國家公園管理局負責國家公園的規劃、管理和監督,州、市林業局等相關政府部門負責具體生態環境保護,普達措旅游業有限公司負責相關旅游開發經營。2013年,我州還成功通過了《普達措國家公園管理保護條例》,進一步完善了國家公園在管理和建設方面的法制體系,以法制手段保障了國家公園建設。普達措國家公園建成后取得了多方面效益,生態效益方面,普達措國家公園的保護面積為602.1平方公里,通過對4.6%面積的開發利用,實現了區域內95.4%的范圍動植物及人文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通過旅游的規范管理,減少了以往人踏馬踩對地表植被的污染和破壞;通過設立標志標牌加強了游客的環保理念;通過對社區群眾教育引導,減少了社區群眾傳統生活方式對區域內生物資源的破壞。社會效益方面,相關景區旅游產業開發直接解決了242人的就業問題,其中社區人員占32%,緩解了當地就業壓力。按照“國家公園與社區共同發展”的思路,國家公園對涉及的2個鄉鎮、3個村委會、23個村民小組共821戶進行補償,每年補償金達500多萬元,到2013年已累計兌現金額3600多萬元,實現了社區群眾增收致富,為促進地方和諧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經濟效益方面,普達措國家公園作為全州的重點景區之一,建成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74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4.5億元,為全州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州及香格里拉市相關部門負責人,楚雄州相關部門及市、縣負責人參加了座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