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攻堅創“三村”

來源:香格里拉網 作者: 發布時間:2015-06-11 17:25:57

——維西縣推進新農村試點村建設紀實

保和鎮拉河柱村麻迪村民小組是新農村建設省級試點村,在維西縣新農辦的支持下,該村民小組道路交通、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糯山藥、百合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群眾收入大幅增加。圖為麻迪村糯山藥基地。

近年來,維西縣圍繞建設“生態村、小康村、和諧村”的目標,堅持以點帶面推進,破解資金投入難題,完善長效機制,激發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積極性和創造性,凝聚各方力量,致力于新農村試點村建設,改變村容村貌,拓寬致富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示范帶動 成效顯著

自2008年實施新農村示范點建設以來,維西縣在36個村委會中的61個村民小組實施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點建設,項目涉及5404個農戶,受益人口達28292人,建設項目總投資達4559.595萬元,其中,農民投工投勞折資1955.795萬元;整合危舊房屋改造項目1062戶,合項目資金1123.6萬元;整合蔬菜大棚101個,合項目資金101萬元; 整合太陽能路燈19盞,整合項目資金19萬元;在2013年度的建設中,整合了生態移民資金3443萬元。共整合各類資金4887.1萬元,豐富了省級重點村建設內容,增強新農村示范點的建設效果。

立足實際 明確目標

該縣按照“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綜合整治、保護優先、長效管理”的思路,以精品村、示范村、達標村創建為重點,堅持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抓基礎設施建設,第二步啟動產業配套工程,第三步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集中資金,把61個重點村建成影響帶動全縣的示范點。通過努力,在全縣打造一批生態特色鮮明、村容村貌整潔、增收渠道順暢、鄉村文化繁榮的生態文明村,逐年擴大,覆蓋全縣,達到“建一個村,好一個村;好一個村,帶動幾個村”的建設目標。

科學規劃 突出特色

該縣在新農村試點村建設中堅持從實際出發,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農村,把村容建設與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結合起來,與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民主管理結合起來,做到治理村容村貌中促進集體經濟發展,農民增加收入,促進“三村”目標全面發展。

在試點村建設中,維西縣秉承規劃先行、統籌建設原則,按照因地制宜、提升內涵、彰顯特色的發展理念,制定出臺全縣鄉村清潔活動總體規劃。借鑒先進地區“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經驗,聘請有資質的專業設計單位,根據該縣各村居住環境、村容村貌等不同類別和特點,在充分挖掘各村文化民俗內涵、體現小康縣生態特色的基礎上,按照彰顯“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標準,分別編制了61個示范村建設規劃及房屋風貌改造設計和建設實施方案,確定了建筑風貌、創建方式和建設標準。

拓寬渠道 加大投入

在實施新農村建設項目工程過程中,該縣按照“渠道不變、統籌協調、統一安排、捆綁使用”的整體要求,注重整合項目資源,挖掘政策配套扶持、項目系統實施、部門優勢互補潛力,將部分資源集中整合投放到新農村建設點,發揮政府資金投入導向作用,增強新農村建設效果。項目實施做到公開、公平、公正,資金補助標準實行事前公示、事后公告,聽取群眾意見,接受群眾監督。資金使用嚴格執行《云南省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等規定和制度,確保項目資金安全運行。

創新載體 夯實基礎

圍繞“建生態村”目標,該縣加快基礎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將“千促”活動與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按照“推動生態立縣,建設綠色家園”的目標要求,各下派工作隊員在協助鄉(鎮)黨委政府加大對生態文明與環境保護等法律法規和《維西縣禁止木炭生產運輸銷售的規定》的宣傳,增進公眾環保意識的同時,還幫助聯系村建立健全集鎮、村組生活垃圾清運處理制度、轄區江河流域禁漁期制度和野外用火制度,協助做好城鎮周邊、交通主干沿線環境整治,地質災害點排查上報,保護群眾生產生活環境;配合鄉(鎮)黨委政府抓好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和氣候變化的監測以及排查治理,增強人民群眾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以解決群眾行路難、用電難、吃水難、上學難、就醫難、通訊難等“六難”問題為突破口,整合各類項目資金,大力實施“四化四改四結合六有六配套”工程,“四化”:即道路硬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房屋亮化;“四改”:即改廁、改圈、改灶、改庭院;“四結合”:即把新農村建設與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千促”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精神文明建設創建活動結合起來;“六有”:即村有場(垃圾場)、社有池(垃圾池)、戶有箱(垃圾箱)、人有廁、畜有圈、機有棚(農機和柴草棚);“六配套”:即把新農村試點建設與村級組織活動及農民教育培訓陣地建設、文化體育活動場地建設、便民小超市、醫療衛生服務、惠農政策落實、長效管理機制相配套,努力提升創建工作水平。

圍繞“建小康村”目標,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維西縣按照“生態立縣、產業強縣、文化興縣、和諧安縣”的發展發思路和“擴大規模、強化科技、壯大龍頭、健全市場、打造品牌、提質增效”的總體要求,堅持以特色農業提質增效為目標,以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為重點,以農業產業化園區建設為突破口,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突出發展核桃、中藥材、養蜂三大主導產業,統籌發展以畜牧養殖業,引導發展其它地方特色產品。通過擴基地、壯規模,興企業、深加工,創品牌、建市場等措施,加快農業特色產業開發提質增效,取得了顯著成效。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試點村特色產業基地不斷擴大,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6年來,試點村開挖魚塘15畝,建設大棚無公害蔬菜基地70畝,油菜種植300畝,泡核桃種植400畝,種植中草藥材371畝,種植蔬菜60畝,種植西瓜20畝,種植山藥240畝;生豬養殖畜圈改造201戶,衛生圈建設149戶;引進公豬2頭,購買能繁母豬44頭,扶持養豬示范戶82戶,扶持山羊、牛、土雞、蜜蜂、魚等養殖戶145戶。農業特色產業純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3.5%。

在勞務輸出上,加大政府引導,強化技能培訓,逐步實現勞務輸出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轉變,由短期向長期轉變,由分散流動向固定企業和用人單位轉變,不斷增加勞務輸轉收入。同時,組建養殖、中藥材種植等群眾增收專業技術協會,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形成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計劃,人人有增收項目的致富格局,促進了農村經濟健康、持續、快速增長。

圍繞“建和諧村”,加強民族宗教政策宣傳教育和法律法規、惠農強農政策宣傳教育。通過板報、入戶訪談、發放資料、文藝演出、召開會議等形式積極向群眾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把中央、省、州、縣制定的各項惠民政策讀本發放到戶到寺,提高群眾思想素質,增強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信心和決心。

以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為主線,大力倡導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間也相互離不開的“三個離不開”思想教育,并結合實際,抽調政治素質高的人員及時組建了護村隊、護校隊和青年護衛隊等各維穩隊伍,進行綜合素質培訓,統一發放服裝,配備了滅火器械、警棍等,增強了隊員對當前維穩形勢的認識,增強了突發事件中應當承擔的疏散群眾、控制局勢、平息事態,維護正常社會秩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工作隊協助村“兩委”積極化解矛盾,有效維護和諧穩定。各工作隊按照“四群”教育暨“千促”活動的相關要求,從群眾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入手,按照“四級對調”“三級聯動”矛盾糾紛調處機制,排查所駐村矛盾糾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鎮),矛盾不上交”,維護全縣社會和諧穩定。

突出主體 增強動力

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是搞好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素。該縣根據各村實際,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進村入戶搞宣傳,提高農民群眾對建設家園重要意義的認識。與此同時,該縣積極探索建立和完善新農村建設成果鞏固的長效體制機制,把建設、管理工作納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在激勵機制建立上,充分激發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經考核驗收達到創建標準的精品村、示范村和達標村,由縣委、政府進行表彰,調動群眾參與創建的積極性。在長效管理機制建立上,各村結合實際,制定完善村規民約,建立垃圾填埋點,配置保潔工具,建立衛生管理、環保清潔及垃圾處理制度,對村民在環境衛生方面的責任和義務作了明確規定,并設立“環境衛生評比公示欄”,定期公布每個家庭衛生狀況檢查結果。目前,全縣各行政村制定和完善了村規民約,村子衛生實現全天保潔,垃圾做到日產日清,使農村環境保潔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軌道。(楊洪程)

責任編輯:鮑江平
久久精品www人人爽人人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永久永久永久永久永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日韩精品系列产品| 1卡二卡三卡四卡精品| 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免费图片| 精品人妻av区乱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浪潮|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欧洲精品色在线观看|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专区| 国产精品小黄鸭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中文八零| 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齐齐|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片免费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98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日韩精品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69XXX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 国产精品理论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鲁一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区艳妇糸列短篇 | 精品一线二线三线区别在哪欧美|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66精品片| 五月天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91精品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