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6月到8月云南食源性疾病高發期 毒野生蕈致病最多 2015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昨日拉開帷幕。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這類食品安全問題歷來被大眾所關注,每年6到8月,是我省食源性疾病發生的高峰期,去年,云南有近6成食源性疾病是野生蕈中毒。隨著雨季的到來,各種野生蕈即將陸續上市,省衛計委提醒市民,不要購買市場上自己尚未食用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蕈。 食源性疾病 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通俗地講就是“吃出來的病”,這些致病因素既有化學性的、生物性的,也有動植物性的等。在發達國家每年患食源性疾病的人數高達30% 2014年 全國共接到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包括食物中毒) 1480起去年6到8月 我省食源性疾病報告占全年報告總額65.4% 野生蕈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數占總數的57.8% 我省去年過半食源性疾病是野生蕈所致 食源性疾病是“吃出來的病”。每年6到8月,是我省食源性疾病發生的高峰期。云南省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衛生所副所長劉志濤介紹,去年這段時間里,省疾控中心接到食源性疾病報告占全年報告總額的65.4%,其中以有毒野生蕈和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為主。 “食源性疾病是頭號食品安全問題。” 劉志濤說,云南省是中國野生蕈中毒高發地區之一,自2005年以來,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數、中毒人數、死亡人數已連續多年位居全國之首。真菌(野生蕈)毒素、動植物毒素是我省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省疾控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省野生蕈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數占總數的57.8%,其次是動植物毒素,如四季豆、草烏、附子等。 全省138家哨點醫院重點監測 2014年我省監測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中,發生在家庭事件數最多,占總數的78.6%。近期,隨著天氣轉暖,野生菌上市,我省將進入腹瀉、中毒等食源性疾病高發期,為提高對食源性疾病的監測預警能力,為此,云南省衛生計生委在全省16個州(市)、129個縣設立138家食源性疾病監測哨點醫院,以及時掌握全省散發中毒性食源性疾病發病情況及流行趨勢,提高食品安全隱患的早期識別能力,嚴防“病從口入”。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意味著只有138家哨點醫院才能診療食源性疾病,全省所有的正規醫院都可以對食源性疾病進行診治。(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