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747元提高到6314元 記者從昨日在昆明舉行的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高端謀劃和高位推進,扶貧開發這項我省最大的民生工程結出碩果。“十二五”期間共減少農村貧困人口440萬人,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由3747元提高到6314元,走出了一條整村、整鄉、整族、整縣、整州推進的扶貧開發新路子。 我省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為一體,是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扶貧攻堅任務十分繁重。“十二五”以來,我省出臺了一系列加大扶貧開發的政策措施,大力統籌整合專項、行業、社會扶貧資源,4年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83.18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扶貧資金140.31億余元,省級財政扶貧資金42.87億元,是全國省級配套資金較多的省份之一。 為著力推進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我省建立了省級領導掛片聯縣和省級片區牽頭聯系制度,省委書記、省長、省委副書記、分管副省長分別掛鉤聯系滇西邊境片區、烏蒙山片區、迪慶藏區、石漠化片區,其他省級領導分別掛鉤聯系1個片區縣。截至2014年,4大片區共投入各類規劃項目資金7408.62億元,規劃執行率達68%,居全國前列。 我省重點打造精準扶貧“五大品牌”:整鄉推進“筑平臺”,雨露計劃“拔窮根”,產業扶貧“換窮業”,金融扶貧“增投入”,安居工程“治窮窩”。其中,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8.2億元,實施了166個整鄉推進項目;投入財政扶貧資金5.08億元,實施勞動力轉移培訓72萬人;投入雨露計劃專項資金9366萬元,加強素質教育,突出技能培訓;投入11.74億元財政專項產業扶貧資金,著力打造扶貧特色優勢產業,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投入財政專項貼息資金10.35億元,推動235億元貼息貸款投放貧困地區;投入1.89億元開展互助資金試點,加大金融扶貧改革創新力度,開展扶貧到戶小額貸款風險補償金試點;實施安居工程11.6萬戶、易地扶貧搬遷12.6萬人,啟動“溜索改橋”項目182座,并協調爭取到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6250萬元,加快貧困革命老區建設發展步伐。 4年來,中央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累計投入幫扶資金4.63億元,上海投入幫扶資金12.25億元,省級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直接投入幫扶資金21.98億元,引進各類幫扶合作資金34.58億元,國際扶貧合作繼續深化,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同、東西協作、社會參與、群眾自力更生的大扶貧工作格局。 我省還創造了具有云南特點的扶貧開發模式,為全國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示范和借鑒。除整鄉推進成為推進區域開發和精準扶貧的響亮品牌,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成為全國示范外,《云南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規定“省級財政每年安排的專項扶貧資金不低于中央財政投入本省專項扶貧資金的30%”,從法律層面保證了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投入力度,走在了全國前列。 云南日報 記者 李莎 王淑娟 實習生 朱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