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香格里拉市格咱鄉水草豐美,成群的牛羊像黑色的珍珠散落在高山草甸上。 下格咱村村民扎史是鄉里的牦牛養殖專業戶,他家養殖的牦牛已達76頭。 現年65歲的扎史長年在牧場上。看著自家的牦牛群,扎史十分開心,他說:“這個時節牦牛產奶量最高,家里的三個成年勞動力都在從事畜牧業。每天,牦牛奶可以提取4斤酥油,加上奶渣,平均每天的收入300元左右。” 據格咱鄉鄉長史小松介紹,格咱鄉牧場資源豐富,是全州乃至全省的畜牧業重點養殖區,目前全鄉擁有牦牛1.9萬頭,其中,養殖100頭以上的養殖戶有40戶、50頭以上的有100戶。 近年來,格咱鄉黨委政府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利用山區天然草場優勢,做強做大牦牛產業,打破傳統小而散的養殖模式,發展牦牛特色養殖業,扶持了40戶重點戶和100戶示范戶發展牦牛養殖產業。針對草場退化和牦牛品種退化這一實際,該鄉積極實施草場改良,引進牦牛優良品種。同時,該鄉加強防疫工作,加大農村防疫員的培訓力度,目前防疫員覆蓋到每個村組。 史小松對全鄉牦牛養殖充滿信心,他說:“格咱鄉將切實編制好牦牛產業規劃,把農牧民一家一戶的小生產納入到產業開發大規劃中,調整思路和布局,以現代養殖為基礎、以精深加工為重點、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技能化培訓,加快牦牛產業開發,讓牦牛養殖真正成為群眾致富增收的拳頭產業。”(香格里拉網記者 陳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