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州文聯緊緊圍繞“文化興州”戰略,加強文藝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培育文學、音樂、戲劇、書法、美術、攝影、舞蹈、曲藝等文藝門類,鼓勵各藝術門類的文藝家牢固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深入發掘迪慶文化豐厚底蘊,深入發掘迪慶地域文化資源,突出抓好展現迪慶歷史文化題材、現實題材和體現新時期迪慶精神等題材的文藝創作,推出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文藝精品,較好地滿足了全州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了香格里拉文化形象。 抓創作出作品,培養民族文藝人才 近年來,州文聯把出人才出作品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經過幾十年的培養,現已擁有一支有一定水平的創作隊伍,本土作者作品頻頻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并獲獎。文學、民間文學、音樂、舞蹈、攝影等作品都獲得過國家級、省級獎項。文學、書法、美術、攝影、音樂、舞蹈、戲曲等各個藝術門類全面發展。 香格里拉題材的作品《彩泉》獲聯合國環境攝影大賽金獎,《尸語故事》獲2000年云南省第三屆文學藝術獎勵基金民間文學類一等獎,《卡瓦格博禮贊》獲2000年云南省第三屆文學藝術獎勵基金舞蹈一等獎,《秘境·紅》2005年獲“金鼎杯”全國書法美術大賽銀獎。“香格里拉組合”在中央電視臺第十二、十三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中獲得了組合和通俗類兩個銀獎,《香格里拉鳥瞰》獲第20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藝術類銅獎,李貴明《我的滇西》榮獲第十屆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駿馬獎”,《阿尺目刮斗噶來》獲第八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大賽最佳服裝設計獎和節目創作銅獎。迪慶州書法美術協會被中國書法家協會授予“中國書法進萬家先進基層集體”榮譽稱號。 2010年,我州出臺了《迪慶藏族自治州優秀文學藝術作品獎勵(暫行)辦法》,2013年州委、州政府對優秀文學藝術作品舉行了首屆表彰,《我的滇西》等65件作品獲得表彰獎勵,總獎金51.5萬元。 圍繞中心開展活動,不斷擴大文聯影響力 近年來,州文學藝術界緊密結合迪慶實際,多出優秀作品,多出優秀人才,加強文藝設施建設,加強文藝隊伍建設,加強文藝品牌建設。圍繞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節慶,積極發揮組織、人才優勢,配合有關部門、單位舉辦書畫作品展、攝影大賽和文藝演出等。每年都舉辦一次本州作者作品討論會,通過這些活動不同程度提高了作者的創作水平。 辦好《香格里拉》雜志,加強對外交流 1982年創辦的《原野》雜志(已更名為《香格里拉》)是迪慶對外宣傳的一個主要陣地和窗口。自創刊以來,致力于培養新人、推薦新作,為廣大文藝工作者和愛好者提供藝術創作、交流的園地。 《香格里拉》雜志堅持以本地作者為主、以本地題材為主、以本地讀者為主的“三為主”原則,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為人們提供高尚、健康的精神食糧。本土作者通過《香格里拉》這一公開刊物不僅使自己的文學修養得到提高,同時把迪慶積淀深厚、內涵豐厚的民族文化推介到省內外、國內外,為迪慶香格里拉的品牌宣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香格里拉》多次獲得了省新聞出版局“園丁獎”、“最佳封面設計獎”、“最佳欄目獎”。 為適應社會需求、讀者需求,順應時代潮流,《香格里拉》雜志不斷摸索自己的辦刊路子,更好地發揮它的宣傳作用,提高刊物的可讀性,借助香格里拉品牌走出了大山,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重視基層工作,發揮協會作用 為了進一步健全機制,理順關系,做好引導、聯絡、協調、服務工作,繁榮迪慶文學藝術創作,2003年起,著手成立三縣文聯和州級文藝家協會。2004年,在州委、州政府的關心下,先后成立了三縣文聯和州級作家、民間文藝家、書法美術家、“香格里拉”攝影家、音樂家、舞蹈家、戲曲家、廣播電視電影藝術家等八個文藝家協會,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工作中,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圍繞州委、州政府中心工作,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開展文藝創作和文化活動,為人民群眾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廣大文藝工作者和愛好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提升迪慶文藝創作的整體水平。按照“打好基礎,壯大隊伍,促進發展”的工作思路,堅持抓好協會建設工作,各協會活力也明顯增強,工作思路明顯改變,工作效果顯著。(永基卓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