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西縣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及指導員工作紀實 到2015年,維西縣已連續選派9批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及指導員,工作隊及指導員駐村后,嚴格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字方針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全面協調發展,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建立機構 明確職責 根據云南省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及指導員管理辦法,該縣由總隊長兼任縣委副書記,10名各鄉鎮工作隊長兼任鄉(鎮)副書記、副鄉(鎮)長,做到總隊長負責整個縣的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及指導員工作。鄉鎮工作隊長負責本鄉鎮指導員的管理及指導工作,形成總隊長直接抓鄉鎮隊長、鄉鎮隊長負責管理指導員的層層抓管理、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在縣委政研室設立新農村建設工作隊領導小組辦公室,并從相關部門抽調工作人員管理全縣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及指導員,鄉鎮成立相應工作機構,明確分管領導和工作人員職責。縣、鄉新村建設工作隊及指導員領導小組的成立和辦公室的設立,為深入開展好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加強宣傳 提高認識 下派伊始,維西縣委組織召開全縣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動員培訓會,使全體隊員通過認真學習黨和國家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政方針和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以及省委、州委的有關文件、會議精神,正確把握深刻理解有關“三農”發展的重大問題。期間,結合中心工作及新農村建設工作要求,縣、鄉兩級定期不定期地組織指導員進行培訓,加深指導員對維西縣情、特別是維西縣“三農”工作現狀的了解,讓指導員認真思考如何開展工作等問題;定期召開工作隊長座談會,及時總結取得的成效和指出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部署下一階段工作任務。同時,縣委新農隊辦把鄉鎮上報的有亮點、特點的信息編發成新農村建設工作簡訊進行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健全制度 嚴格督查 制度是開展好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工作的保障,維西縣結合實際狠抓各項制度的建立和落實:完善制定《維西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導員管理辦法》《維西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導員考核辦法》等規章制度,明確工作隊及指導員的職責任務,制定和完善《維西縣新農村建設指導員考勤表》和《維西縣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及指導員工作進展情況統計表》,并嚴格要求工作隊按月上報,使新農隊辦及時掌握工作隊和指導員的工作動態,強化對指導員的管理。落實好各鄉鎮黨委嚴格履行好第一責任人和直接責任人的職責制度,做好本鄉鎮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及指導員管理,負責指導員的考勤和考核,健全完善對指導員的階段性工作布置機制,根據各村新農村建設規劃及年度計劃,對指導員任期的不同階段提出具體的工作要求,明確每一階段的工作目標和任務,細化工作重點和具體內容。加強工作督查指導,確保指導工作取得實效。縣新農隊辦以抓規劃、抓工作任務分解落實、抓項目整合基礎情況調查落實、抓村容村貌及家居環境整治等為載體,積極引導指導員想問題,辦實事。定期不定期、聽取匯報與實地查看相結合的方式,對全縣新農村指導員進行督察、指導,先后多次深入各個鄉鎮、村、組進行監督檢查,對指導員到位情況、工作情況、生活情況進行詳細了解,研究解決相關問題,撰寫調查報告,提出解決對策,切實加強督查力度,促進駐點鄉、村新農村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安排經費 掛鉤幫扶 根據《云南省新村建設工作隊及指導員管理辦法》《維西縣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及指導員管理辦法》規定,指導員派出單位與縣委新農隊辦簽訂了《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派出單位年度工作承諾書》,指導員派出單位按照“指導員駐村、派出單位包村”的要求,制定駐村聯系群眾工作計劃、駐村幫扶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負責派前培訓,思想教育和跟蹤管理,協助鄉村和工作隊管理,派出單位同時對指導員派駐村進行幫扶,開展各類幫扶活動及基礎設施建設,給指導員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 維西縣遵循民意,科學規劃,合理使用新農村建設工作隊專項補助資金。通過召開村民會議,實地查看,匯總村民反映的建設意愿,按照建設需要的輕重緩急,確定建設地點和內容,因地制宜做好建設規劃并報縣委新農隊辦審批,在建設規劃得到審批后,組織群眾以投工投勞參與到建設中。 認真履職? 積極作為 各指導員緊緊圍繞“訪民情、抓落實、辦實事、強組織、謀發展、促和諧”6項任務,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為著力點,切實履行好“七大員”職責,真正發揮新農村建設中指導員基礎與關鍵作用,為全縣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當好“政策法規宣傳員”。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入駐村后,以“千促”活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環境綜合整治等活動為契機,采用會議傳達、發放資料、張貼標語、編寫板報等手段,有針對性地宣傳黨和政府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法律法規以及各級黨委政府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舉措,特別是宣傳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意義及涉農措施,組織村民學習先進的農業科技知識,給群眾帶去政策和科技致富信息。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群體的需求,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諸如新農合、新農保、農村義務教育、農村低保、危房改造、農機具補貼等政策進行宣傳解釋、答疑釋惑,讓群眾和基層干部真正了解中央和上級黨委、政府的政策措施,使這些政策、措施轉化成群眾的自覺行動,落實到生產、生活中。 當好“村情民意調研員”。指導員駐村后,把村里的事當成自己的事,采取進村入戶走訪群眾,與村、組干部和群眾座談、交流等方式,開展調查研究,掌握村情民意,做好群眾的“村情民意調研員”。通過深入調研,基本掌握第一手資料,摸清各村新農村建設發展瓶頸及制約因素,并提出解決的對策和建議,向所駐村“兩委”提出合理化建議。 當好“矛盾糾紛調解員”。駐村指導員積極配合所駐村(居)委會,采取專題培訓、以會代訓等方式加強村級綜治員、村民組長業務培訓,不斷提升業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法律意識。參與排查調處各類社會矛盾,協助抓好安全生產、禁毒防艾、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適時走訪群眾,及時發現矛盾糾紛,第一時間深入群眾抓好了解、做好思想引導、搞好政策宣傳、強化矛盾調處工作,注重加強村民素質教育,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引導農民崇尚科學、反對迷信,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良好風尚。全縣指導員共參與成功調解矛盾糾紛400余起。 做好“富民強村服務員”。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各村資源優勢,積極引進、培植、扶持、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給農民群眾帶去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效。著力抓好春耕、抗擊自然災害、護林防火、計劃生育等各個階段的中心工作,充分發揮人緣、部門優勢,把基層的問題向單位和上級反映,積極到相關部門去協調項目和資金。倡導文明新風,教育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抓好所駐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幫助建立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長效機制,做好村莊的綠化、美化,不斷優化人居環境。 做好“安全生產督查員”。各指導員圍繞農村生產生活領域中涉及的安全問題,切實加強安全監督檢查。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安全,督促加快改造農村道路基礎設施,防止發生群死群傷安全事故。突出抓好村寨和森林防火,排查火災隱患,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突出抓好農村食品衛生安全,提高農村食品衛生安全水平。 做好“民主制度監督員”。指導員駐村后,從完善制度建設入手,幫助村“兩委”研究村級管理制度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完善制度建設的意見建議,協助鎮黨委政府及村“兩委”加強組織班子建設、基層制度建設、作風建設和思想政治建設,督促村“兩委”班子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目標,健全各項規章制度,提高行政水平。 做好“組織建設督導員”駐村指導員在當地黨委領導下,認真調研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現狀,分析農村黨員干部的思想動向,緊扣強組織,聚力量的要求,直接參與基層組織建設管理,切實加強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督促、檢查、指導,有效推進基層組織建設。(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