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了“云南現象”的云南文化產業,以穩健的步伐、鮮明的特色、開闊的視野,持續向前推進,蓬勃發展,成果顯著,日益彰顯出云南文化產業的特色、價值和魅力 ——文化產業走向南亞東南亞 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立足豐富獨特的資源優勢,突出云南民族文化特色,順應市場需求,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科技、金融融合,實施思路項目化、項目工程化、工程數字化,努力打造“文化云南”品牌,云南努力探索一條具有邊疆民族地區特色的云南文化產業發展之路。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及各州、市制定了一系列文化經濟政策,為文化產業進一步快速發展提供政策支持。確定新的10大主導產業,制定下發了《關于2014年至2015年重點發展十大文化產業的指導意見》,明確重點發展新聞出版發行、廣播影視、印刷包裝、會展服務、珠寶首飾、民族民間工藝品、游覽娛樂、歌舞演藝、創意設計、文化信息傳輸等十個重點主導產業,在經濟新常態下文化產業結構調整中,邁出了堅實而穩健的步伐。 以文化創意為先導,以市場為引領,我省文化產業堅持內容為王、特色立足,進一步完善機制,實施項目,鍛造品牌,轉型升級,壯大實力,推動我省文化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搭建文化產業平臺,營造良好的文化產業發展氛圍。省文產辦專職副主任劉榮介紹,我省連續舉辦的兩屆云南文化產業博覽會,以“文化創造財富·創意提升價值”為主題,成功搭建了展示文化產業成就、展現文化企業風采、展銷特色文化產品的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國際性持續增強,外省客商不斷增多,省內廣大文化企業踴躍參加,已經成為國內較有影響的文化產業展會之一。 立足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在全國率先制定實施特色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根據省委分管領導的創意,經過組織專家學者研究論證,制定印發了《云南省民族民間工藝品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年)》,確定了“金、木、土、石、布”5個門類的發展布局,得到各地廣泛響應和支持,促進特色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在省內外產生良好影響;采取重大舉措,努力建設“全國特色文化產業示范區”,省委宣傳部、省文產辦、光明日報社共同支持的“全國特色文化產業研究(云南)基地”建設順利推進,推出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研究成果。 為推動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去年以來,開展了建水紫陶傳家寶設計大賽、華寧陶拉坯邀請賽、 云南十大刺繡名村鎮評選,云南省文化產業特色企業、特色村寨、特色協會,云南省特色文化產業知名品牌評選等活動,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西安、東陽以及意大利米蘭、阿聯酋迪拜、印度孟買等地舉辦云南特色文化產品萬里行活動,擴大了我省特色文化產業的影響,得到社會普遍關注,也拓展了文化市場。現在,玉石、建水紫陶、華寧釉陶、民族刺繡、斑銅、斑錫、烏銅走銀、劍川木雕、紅木木藝、香格里拉尼西黑陶彩陶等特色產業,百花齊放、異彩紛呈,逐漸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趨勢,經濟效益顯著,帶動當地經濟、旅游發展。 文化產業“走出去”在全國獨樹一幟,打造了文化產業走出去“云南樣本”。為實施文化“走出去”跨越發展,近年來,我省充分發揮與周邊國家接壤或相鄰的地理優勢,積極配合國家實施的“一帶一路”戰略建設。我省制定印發《云南文化產業“走出去”三年行動計劃》,統籌推進文化交流、文化傳播、文化貿易,開創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新優勢,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演藝、民族民間工藝品等文化產業全方位“走出去”,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進一步明確政策措施和激勵辦法,對入選國家級、省級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進行扶持,借助平臺面向海外宣傳推廣云南文化產業,拓展云南對外文化貿易。2013年的核心文化產品出口達到3億美元,為建設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文化輻射中心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在實踐中探索了可貴的經驗和做法,創造了云南文化產業走出去的“云南樣本”,得到中宣部充分肯定。光明日報與云南省委宣傳部聯合在京召開文化產業走出去“云南樣本”研討會,總結推廣成功云南經驗。建設智庫、加強培訓、打造平臺、拓展渠道,不斷提高文化產業公共服務水平。為加強文化產業智庫建設組織人員到上海考察學習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經驗,舉辦了第五屆全國版權經紀人專業實務培訓班暨云南民族文化產品版權開發交易培訓班、全省文化產業培訓班、“工藝大師與設計創意名家走進云南”系列培訓活動,促進骨干文化企業更新觀念、拓展視野,提升特色文化企業創意設計水平;積極組織特色文化產業骨干企業參加第十屆深圳文化產業博覽會、第三屆中國(北京)服務貿易交易會、第七屆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2014年世界工藝文化節暨第九屆中國(東陽)木雕竹編工藝美術博覽會等重點展會,開拓省外、國外市場。成功開發文化產業招商引資項目庫,利用第二屆南博會、第十屆泛珠洽談會等平臺,加大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力度。與淘寶、天貓網等全國知名電子商務網站合作,組織故事分享會、云南文化產品淘寶大學培訓班和淘寶拍賣會等活動,為開拓云南文化產品電子商務銷售渠道進行了有益嘗試。 經過不懈努力,我省文化企業持續快速發展,小微企業日益涌現,龍頭企業不斷成長壯大。今年開展的第三次經濟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我省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已發展到1.4萬家,比上年增長16.7%,從業人員21.59萬人;全省共有文化產業個體經營戶近6萬家,從業人員15.4萬人。全省2013年文化產業實現法人單位增加值362.4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GDP)的3.07%,比上年提高0.17個百分點。云南文化產業發展總體處于西部前列、全國中上的水平。 在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文化產品生產的輔助生產、工藝美術品生產和文化信息傳輸服務5個行業,增加值占比超過四分之三,成為我省文化產業的主力支柱;依托旅游業從事“金、木、土、石、布”特色文化產品加工銷售的單位眾多,工藝美術品生產成為云南文化產業十大分類中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在傳統優勢文化企業印刷、會展服務的基礎上,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成為發展勢頭強勁的新興產業,文化休閑娛樂服務仍然發展迅速。 我省文化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存在投資不足、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不夠、文化產業企業規模偏小、文化創意設計與制造等科技含量不高、文化消費有待提高、基礎條件薄弱等困難和問題,新聞出版發行、廣播電視電影等傳統文化產業也受到互聯網沖擊, 急需轉型升級。面對困難和挑戰,我省積極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圍繞“文化+”發展新型文化業態,適應“互聯網+”時代潮流融合發展,大力推進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以促進云南文化產業整體實力顯著提升,積極發展“金、木、土、石、布”5個民族民間工藝品門類,以促進云南文化產業特色魅力顯著提升,積極開拓國外市場特別是南亞東南亞國家市場,以促進云南文化產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力顯著提升,努力實現云南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