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維西縣保和鎮南路社區氣象新村的維西縣政務服務局局長劉天仁“八小時”之內履行局長工作職責,“八小時”之外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到社區報到,全天候為群眾服務。他服務群眾人到心到,贏得群眾的普遍好評,當選氣象新村居民小組長,社區居民一致推選他為“維西縣道德模范”,登上了善行義舉“四德榜。” 推行社區報到服務機制,讓機關單位黨員肩負起“雙崗雙責”,拓寬了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渠道。今年以來,駐維西縣保和鎮十字街、南路、白鶴山社區機關單位密切配合,強化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積極開展社區報到服務。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服務,領辦服務項目,走百家門、訪百家情,深化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促進社區各項建設和為民服務工作的扎實推進。 “各單位在職黨員主動到社區黨組織報到、自覺接受雙重管理,主動把個人‘八小時外’志愿參加社區建設情況和“生活圈”、“社交圈”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在社區基層一線發揮自身特長、參與社會管理,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民憂。”劉天仁對記者說。 為扎實推進社區報到服務機制,維西縣委組織部、保和鎮黨委高度重視社區報到服務工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駐社區各單位黨組織分別與社區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就共建共創服務型基層黨組織達成一致,并付諸實施。 ?走訪群眾,親近群眾。開展進百家門、聽百家言活動,真正把群眾之所想所盼裝進心中。駐社區單位在職黨員通過走訪群眾、親近群眾,從群眾中“汲取”更多改進工作的“營養”,有力地推動了機關工作作風的轉變和黨員干部素質的提升。機關黨員從機關、辦公室里“走”了出來,參與到社區工作第一線,對基層和自身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真切地了解了群眾之所想所盼,進一步增強了黨員干部清正廉潔,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結對共建,互幫互促。圍繞基層組織共建、黨員隊伍共管、干部人才共育、科學發展共贏、困難群眾共幫、黨建資源共享等六個方面扎實開展社區報到服務活動,以達到互幫互促,在推進經濟發展、優化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等方面,譜寫出一曲共建共創的和諧樂章。在今年“千促”期間,該縣老干局黨員干部以普通黨員身份到十字街社區開展報到社區服務。老干局全體黨員進社區、進家庭開展慰問困難老黨員活動,送去慰問金2100元。縣地稅局黨支部全體共產黨員深入到十字街社區生活困難黨員家中開展慰問活動,給每戶困難黨員家庭送去一袋大米和一桶油。維西縣旅游局黨支部心系南路社區生活困難老黨員,為生活困難老黨員捐款2000元。縣衛生局在南路社區氣象新村居民小組建設了一塊價值3000多元的宣傳欄,組織衛生服務隊進社區開展巡回醫療服務。縣司法局在“七一”期間,在白鶴山社區開展了法律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公民發展觀念,政務服務局全體共產黨員每人掛鉤幫扶一個貧困戶、一名貧困學生,拿出5000元用于改善白鶴山社區服務平臺建設。駐地單位黨員與社區黨員一道積極投身“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美麗社區”活動,攜手整治衛生環境,積極參加社區公益勞動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保和鎮黨委負責人告訴記者:“社區報到服務機制為幫助居住地社區和居民解決實際難題提供了平臺,使居民群眾看得到、享受得到在職黨員為居民服務的一言一行,感受到黨員就在我身邊,以黨風帶動民風和社區風氣的好轉,贏得群眾普遍好評。”(記者 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