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日至16日,省委副書記鐘勉深入扶貧攻堅掛鉤聯系縣維西縣開展“掛包幫”“轉走訪”工作,與基層干部群眾面對面深入交流,共同謀劃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和啟光) 14日至16日,省委副書記鐘勉深入扶貧攻堅掛鉤聯系縣維西縣開展“掛包幫”“轉走訪”工作,與基層干部群眾面對面深入交流,共同謀劃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14日上午,鐘勉經過3個小時的車程抵達維西縣城,立即召集有關同志了解維西縣“掛包幫”“轉走訪”工作開展情況,并對相關工作銜接落實作出安排,提出意見。在此后的兩天時間里,他先后深入永春鄉慶福村菜園子組、東山組、河東組,走訪李志東、張海林、蜂政陽、浩學偉、和正強等貧困戶,開展入戶調查、填寫訪談問卷、完善建檔立卡資料,并到當地的種植養殖基地、專業合作社、生態移民安置點,以及村衛生室、村小學等地進行實地調研。 走訪調研中,鐘勉在農家、在學校、在田間地頭、在山洪地災治理點,以及生態移民安置點、新村規劃建設點等處多次與貧困群眾、基層干部促膝長談,聽取群眾意見、了解村情民意,宣傳扶貧政策、分析致貧原因、商量脫貧路子。15日下午,他又來到村黨支部活動室,與基層干部、村民代表開展民情懇談,共同討論如何帶動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同奔小康。 懇談會上,大家圍繞慶福村即將實施的扶貧開發三年行動計劃踴躍發言,談問題、挖窮根、找出路,氣氛十分熱烈。鐘勉認真傾聽、仔細記錄,不時與大家互動交流。他圍繞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戶”和扶貧攻堅“四個一批”要求,結合慶福村實際情況,對貧困原因、脫貧路徑進行分析,并就如何因村施策、因戶施法開展扶貧工作與大家進行交流—— “慶福村有6600多畝土地,還有4600多畝牧場,但現在普遍是粗放生產、分散經營。要把群眾組織起來,建立專業合作社,聯結龍頭企業,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組織化生產,發展特色高效農業,使現代農業成為農民脫貧增收的重要渠道。” “慶福村有8.1萬畝林地,這是一筆寶貴的資源和財富,要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通過科學規劃、科學利用,發展經濟林木、林下經濟,使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 “慶福村880多名勞動力,如果單純從事種植、養殖業,很難實現全面小康。要積極開展技能培訓,引導群眾轉變觀念、外出打工,到外面開闊眼界、學習本領、增加收入。” “要堅持扶貧先扶智,大力加強教育事業發展,廣泛宣傳政策,引導和支持適齡青少年到職業學校就讀,學習一些實用性強、就業前景好的專業技術,有效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要抓住慶福村作為全省財政支農資金資產股權量化改革試點村的機遇,建立建檔立卡貧困戶與龍頭企業、股份合作經濟組織的利益聯接機制,拓寬缺勞力、缺技術和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持續穩定的增收渠道。” “要以農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貧搬遷為抓手、平臺,科學規劃新村建設,把新房新村新景與新產業、新生活、新發展結合起來,努力改變貧困農村農戶居住條件、居住環境,推進生活生產方式轉變提升。” “大家是扶貧攻堅的受益者,更是參與者、建設者。”臨行前,鐘勉鼓勵全體村民發揚“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把黨委、政府的支持與自力更生有機結合起來,齊心協力、艱苦奮斗,讓慶福村早日摘掉貧困帽子,讓全村貧困戶盡快脫貧,讓全村老百姓到2020年與全國全省一道實現同步全面小康。 掛聯維西縣的省級單位有省財政廳、云南技師學院、云南白藥控股有限公司、云南電網公司和交通銀行云南省分行,鐘勉會同掛聯單位負責人同維西縣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負責人,以及有關鄉鎮干部,就全縣扶貧攻堅工作和扎實抓好“掛包幫”“轉走訪”工作進行了深入座談討論。 “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全省扶貧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有關文件精神,切實抓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和‘掛包幫’‘轉走訪’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在認真聽取大家的發言后,鐘勉就維西縣扶貧工作提出4點要求。一是注重“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扶貧攻堅規劃、全面小康規劃的有機結合,抓好精準脫貧、全面小康的落實。要把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貧困村摘帽,進而貧困縣摘帽的目標任務分年度細化落實,進一步與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相銜接,科學制定“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相關規劃,引領全縣科學發展、加快發展。二是注重區域發展與扶貧開發的有機結合,抓好縣域經濟發展。要切實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發展條件、夯實發展基礎。大力培育支柱產業,按照“四化同步”要求統籌推進生態保護、工業發展和城鎮建設,帶動農業農村發展。高度重視能力素質提升和社會保障,鞏固提升基礎教育,系統推進農民技能培訓,推動農村勞動力就業向二三產業轉移,大力開展職業教育,加強基層干部培訓,促進素質能力全面提升。三是注重精準扶貧與美麗鄉村建設的有機結合,抓好整村整體推進。要將扶貧攻堅“六個到村到戶”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堅持科學規劃布局、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圍繞新房新村建設和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園區(基地)建設,同步配套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加快產村融合發展,從根本上改變貧困群眾的生活條件和生產條件,推動扶貧攻堅與全面小康有機銜接。要抓住機遇,以財政資金撬動金融資金,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切實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生產條件,實現“新房、新村、新景、新產業、新生活、新發展”。四是注重縣鄉村主體作用和掛包幫單位幫扶作用的有機結合,抓好工作銜接落實。要抓緊健全完善縣級聯席會議制度、掛聯單位牽頭聯系制度、基層黨建聯建制度,盡快完善駐村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協調配合、高效運轉的有關機制,為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提供堅強保障。 州委常委、副州長農布央宗陪同調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