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州1958個基層黨組織、36340名黨員按照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要求,抓實基層黨組織建設,為迪慶建設全國藏區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示范區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 黨組織是發展的“助推器” 初夏時節,德欽縣燕門鄉的雪山峽谷到處是忙碌的身影。村民都幾說:“黨的干部好,帶領我們村民發展產業,如今,我家一年種植藥材的收入可達5萬多。”同樣的笑臉綻放在金沙江邊的奔子欄鎮,家種油橄欖的扎西說:“如今,我們農戶的產品越來越有市場競爭力,只要我們好好干,跟著黨走,就有好日子過。” 近年來,我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變化,把基層黨組織的工作重心向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轉移,以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引領基層黨建,基層黨組織成為推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堅強堡壘。 以服務黨員、服務群眾,方便群眾辦事,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為出發點,各級基層黨組織著力打通聯系和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黨建網及黨建手機信息平臺,讓廣大黨員群眾及時了解掌握黨建工作信息動態,建成縣有政務中心、鄉有便民服務中心、村有服務站點、組有民事代辦點的為民服務體系。各鄉鎮黨委政府定期組織林業、社保、衛生、民政、水利、計生、國土、畜牧等部門工作人員和村干部到村(社區)及人員居住比較集中的村民小組為群眾幫辦代辦事項,通過工作重心下沉、服務窗口前移、上門服務的方式方便群眾,做好服務工作。 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思路,我州產業結構調整與強基惠農股份合作經濟、基層黨員帶領群眾創業致富貸款、扶貧開發和基層黨建整鄉“雙推進”有機結合,通過開發利用閑置的村級集體土地,大力推廣核桃、葡萄、油橄欖、藥材等本地優勢特色產業,以村組黨組織牽頭管理,組建農民合作社,村民參與入股等方式,盤活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子,逐步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薄弱村”的難題,農村基層黨組織自我發展的能力和服務群眾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圍繞發展、改革、穩定三大任務,我州把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與全面深化改革結合起來,下發了《關于推進迪慶藏區黨建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實施意見》,提出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穩定、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六個服務”的總體要求和實現基層黨組織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基層黨員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升和服務網絡、服務流程更加便捷“四個提升兩個便捷”的目標定位,構建起藏區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框架體系。結合“三建三帶三創”等藏區系列黨建工程的推進,在部分鄉(鎮)實施扶貧開發和基層黨建整鄉“雙推進”工程,探索“軍警地共建”創建服務型黨組織活動等舉措。 黨員干部成為群眾貼心人 2014年,扶貧開發與基層黨建“雙推進”工作在德欽縣奔子欄鎮鋪開,先后投入2500多萬元,完成5個村和44個村民小組活動場所建設。該鎮建立黨員領導干部聯系點的長效機制,黨員干部聯系村組、聯系寺廟、聯系僧侶和重點人員;積極探索建立黨組織應急預案機制,提升黨組織應對、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由于黨組織發揮了核心領導作用,該鎮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近年來,我州通過持續開展“千促”活動、分領域開展主題教育、配強黨組織書記、開辦牧區流動黨校、充實基層力量、提高工作經費和村組干部待遇,切實把“八有”落實到基層。在農村開展“幸福思源、脫貧感恩”教育、在機關開展“命運靠忠誠,前程看民心”教育、在寺廟開展“出家守法戒,修行利國民”教育、在中小學開展“繼承革命傳統,熱愛美好家園”教育、在各行業開展“反對分裂、維護穩定、促進團結”教育,筑牢發展穩定的思想基礎。實施“黨旗飄飄亮身份”行動,農牧民黨員屋頂掛黨旗、亮身份,接受群眾監督。突出選好配強鄉村兩級干部,確保藏區的基層政權牢牢掌握在忠誠于黨的黨員干部手中。教育黨員群眾旗幟鮮明反對分裂、維護穩定。著力強化服務功能,細化措施,量化標準,把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穩定、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落到實處,讓服務要求變為具體的服務事項落地生根。 為切實解決基層黨組織存在的突出問題,州委全面貫徹落實省委貫徹全國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座談會精神16條具體措施,出臺實施意見等,讓服務要求變為具體的服務事項落地生根,實現黨員干部聯系群眾工作常態化。實施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制度,廳級領導干部掛鄉聯戶“六個一”(聯系一個鄉鎮、一個寺廟、一名僧侶、一戶農村困難群眾、一戶城鎮低保戶或下崗職工、一個發展項目),處級領導干部掛村聯戶“四個一”(聯系一個建制村或社區、一戶困難群眾、一名困難學生、一個發展項目),科級及以下干部結對聯戶(每名干部聯系農戶不少于2戶)。同時,在聯系群眾過程中做到“五必問”(聯系戶戶情、經濟狀況、發展愿望、存在困難、就醫就學),“六必訪”(聯系戶病重住院、子女輟學、意外災害、老人去世、思想異常、重大節日)。目前,實現聯系寺廟、僧侶和信教群眾全覆蓋,迪慶成為全國最穩定的藏區。 通過落實“八有”,細化“六個服務”,著力構建為民服務體系,提升黨組織的政治和服務功能,搭建黨員干部與群眾“親戚”交往的聯通橋,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和諧,黨組織服務群眾的旗幟在雪域高原更加鮮艷。通過務實舉措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提高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迪慶州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基層組織永葆青春 迪慶山高谷深,地廣人稀,黨員居住分散,受地方經濟基礎的限制,對基層黨建的投入保障不力,難以滿足實際黨建工作的需要。 過去德欽縣云嶺鄉西當村,老百姓曾經編著笑話說,“村書記上要栓個鈴鐺了,不然,村書記和村主任去哪里都找不到。”如今的西當村,綠樹掩映著白色的土掌房,那些標志現代符號的硬化路、安全路、衛生路在這片綠色村莊里落有致地鋪展開來。順著公路,一座座漂亮、整齊而氣派的藏房拔地而起,展示著社會主義新農村欣欣向榮的發展前景。整個西當到處展現的是民族團結進步、和睦共處的幸福圖景。 為構筑藏區發展穩定的組織基礎,迪慶把全州189村(社區)黨支部全部改設為黨總支,有10人以上黨員的村(居)民小組新設立930個黨支部。推行公務員擔任村(社區)黨總支書記制度,從縣、鄉機關選派188名優秀年輕干部擔任村(社區)黨總支書記,對一些重點難點村采取“一肩挑”、兼職等方式,有效解決農村黨總支書記“選派難、留不住、發揮作用差”等問題。著力培養農村帶頭帶領致富、帶頭帶領保護生態、帶頭帶領維護穩定的“三帶”型黨員,注重在信教群眾多的村組發展黨員,在宗教重點地區積極探索“一戶一黨員”工程,全州實現了村委會干部90% 以上、村民小組長95%是黨員和無黨員空白村組的目標。 “書記抓、抓書記”機制的落實,形成了州縣鄉村四級書記“人人有指標、一級抓一級”的基層黨建工作責任體系和州縣級領導干部覆蓋縣、鄉、村、機關所有黨組織的黨建工作聯系責任制度。通過健全機制,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加大投入,夯實基層政權基礎,落實待遇,激發基層干部創業激情,迪慶的基層黨組織真正活起來。 為使基層組織永葆青春,迪慶下足力氣打牢六個抓手“抓整頓、抓服務、抓保障、抓制度、抓載體、抓覆蓋”,通過下功夫狠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整頓工作,逐一解剖,精準施策,確保整頓一個轉化一個、轉化一個合格一個。深化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推進服務型黨組織綜合平臺建設,強化強基惠農“合作股份”工作,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開展“三建三創五服務”行動。認真貫徹落實《迪慶州加強鄉鎮干部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大基層人員、經費保障力度,進一步形成“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流、政策向基層傾斜”的局面。認真貫徹落實“四議兩公開”等民主管理制度,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在全州推廣“攀天閣經驗”,進一步提升基層自治能力。堅持點面結合,重點圍繞農村黨支部、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的黨建薄弱環節,加大工作力度,提升覆蓋面。把“千促”、環境綜合整治行動與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結合起來,找準工作結合點,推動機關黨員干部下基層、干實事、搞服務。 與此同時,迪慶把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千促”、整改提高晉位升級、整治軟弱渙散黨組織、藏區維護穩定、黨建目標考核等工作“打包”,組織相關人員隨機交叉檢查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情況,讓負責人、執行人同時擔任檢查員,在檢查中交流學習、討論研究、對應指導、互相啟發。(永基卓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