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中國的事,關鍵在黨。對我們這樣一個有八千七百多萬黨員、在十三億多人口大國長期執政的黨,管黨治黨一刻不能松懈。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同志就擲地有聲地提出:“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把從嚴治黨擺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2014年12月,習近平同志在江蘇考察時,進一步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把管黨治黨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可以說,全面從嚴治黨,已成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最鮮明的特征,也是一個最大亮點。 今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決定,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還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是實現黨的歷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治人者必先自治,責人者必先自責,成人者必須自成。”正如有專家所言,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從轉變作風入手,通過反腐敗發力,用制度作保障,從小到大、從外到內,標本兼治、固本培元,勾勒出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管黨治黨的實踐邏輯。 轉變作風——“抓常、抓細、抓長” 作風建設是黨的生命線,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和人心向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下決心推進作風建設,出臺了“八項規定”,提出了反對“四風”、“三嚴三實”等一系列重要論述,開啟了黨的作風建設新征程,將其推進到治國理政的新高度。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這是新一屆黨中央加強作風建設的切入口和動員令,為全黨加強作風建設掀開了新篇章。 中央領導同志帶頭示范,各地區各部門迅速行動。經過兩年多的持續努力,八項規定精神深入人心,已經成為作風建設的代名詞,所規范的內容大大拓展,正由最初的改進考察調研、精簡會議文件、規范出訪活動等方面,不斷向推進公車改革、治理超標辦公用房、規范高級干部公有住房管理、清理“裸官”和“吃空餉”、清理整治高爾夫球場等諸多領域拓展延伸。最新數據顯示,八項規定實施以來,全國共查處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8.2萬起,處理黨員干部10.9萬人。 針對黨內“四風”等問題,2013年6月,中央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黨內思想之塵、作風之弊、行為之垢進行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廣大黨員干部受到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的深刻教育,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明顯增強;“四風”問題得到有力整治,一大批多年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得到有效化解。 在這之中,杜絕“節日腐敗”是反對“四風”問題的有效突破口。兩年多來,中央抓住元旦春節、五一端午、中秋國慶等重要節點下發通知,嚴禁公款購買月餅、賀卡、年貨等節禮。與此同時,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使出“撒手锏”,在保持狠剎“四風”高壓態勢的同時,于節日前后點名道姓通報典型案例,加大對案件的公開力度。“集中曝光典型問題,對違法違紀者形成了有力震懾。”中央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許傳智說。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2014年3月9日,習近平同志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審議時,作出了“三嚴三實”的重要論述。隨后,“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在全國迅速開展起來。 “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可謂是思想、作風、黨性上的又一次集中“補鈣”和“加油”。自活動開展以來,各級黨委主要抓住集中學習、專題黨課、專題研討、查擺整改4方面的工作。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在所在單位、所在地方、所分管領域講黨課,省部級主要負責同志和市縣委書記也紛紛走上講臺。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圍繞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實實在在謀事創業做人開展研討,聚焦不嚴不實問題,認真查、仔細找,立行立改。 不論是貫徹落實“八項規定”,還是反對“四風”、踐行“三嚴三實”,都使得全面從嚴治黨的氛圍更加濃厚,領導干部的標桿作用更為明顯。但這些都不是最高標準,更不是最終目的。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陣風,刮一下就停,必須經常抓、長期抓。 習近平同志在指導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強調,作風建設是永恒課題,要標本兼治,經常抓、見常態,深入抓、見實效,持久抓、見長效,通過立破并舉、扶正祛邪,不斷鞏固和擴大已經取得的成果,努力以優良的黨風政風帶動全社會風氣根本好轉。總書記指出,作風建設已經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機制要扎根落地,已經取得的成效要鞏固發展,關鍵是要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 世間事,成于嚴,做于細,作風建設也是如此。“抓常、抓細、抓長”,有的放矢、直指要害,是我們全面從嚴治黨中,持之以恒抓作風建設的重要思想指引。 反腐發力——“無例外、無死角、無空當” “中紀委一日雙開四名省部級官員”,“今年兩會后6天打落4只虎”,“十八大來逾百省部級及以上官員、軍級以上干部被查”……十八大以來,這些新聞不斷刷新著公眾對黨中央反腐決心的認識。反腐已經毫無懸念地成為社會熱點,成為大眾普遍關注的話題。 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鮮明政治立場,是人民群眾關注的重大政治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堅決遏制了腐敗蔓延勢頭。 今年國慶長假最后一天的深夜,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消息稱: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蘇樹林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蘇樹林不僅是十八大后首位落馬的在任省長,也是第一位被調查的“60后”中央委員。 從2012年12月初,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成為十八大后首個“落馬”的省部級干部開始,至今中央共立案查處中管干部超過100人,周永康、徐才厚、令計劃、郭伯雄、蘇榮等高級領導干部被立案審查,山西省、中石油等地方和單位多年積累的嚴重腐敗問題被嚴肅處理,彰顯了我們黨反對腐敗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 “十八大至今,‘落馬’的省部級官員數量之多、頻率之高,確實比較少見。”長期研究反腐敗課題的中央編譯局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所長何增科說,近三十年來,從省部級高官被查處的密度和速度來看,新一屆中央領導層的反腐敗力度可以說是最大的。 習近平同志曾指出:“我們黨嚴肅查處一些黨員干部包括高級干部嚴重違紀問題的堅強決心和鮮明態度,向全黨全社會表明,我們所說的不論什么人,不論其職務多高,只要觸犯了黨紀國法,都要受到嚴肅追究和嚴厲懲處,決不是一句空話。”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目前,中紀委立案審查的中管干部中,一半以上是根據巡視移交的問題線索查處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巡視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先后10次發表重要講話,對加強和改進巡視工作作出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形成了“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圍繞‘四個著力’,發現問題、形成震懾,做到巡視全覆蓋、全國‘一盤棋’”的中央巡視工作方針,涉及巡視定位、內容、方式、責任、成果運用、整改和體制機制等各個方面,有力推動了巡視工作深入開展,巡視效果明顯提升。2015年又修訂頒布了《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推動了巡視工作扎實有效開展,充分發揮了震懾、遏制和治本作用,成為反腐敗斗爭的一把“利劍”,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有力支撐。 據中紀委網站介紹,目前,中央巡視組已開展7輪巡視,共巡視118個地方、部門和單位,實現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55家中管國有重要骨干企業的全覆蓋,巡視對象覆蓋面近一半。目前,中央巡視組已對16個中央部門、12個事業單位、1家中管金融企業和2個中管高校進行了巡視,下一步將重點指向上述部門單位。截至記者截稿,2015年中央第三輪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召開,將對31家單位黨組織進行專項巡視。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中央紀委除發揮巡視利劍作用,還聚焦主責主業,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加強派駐紀檢機構建設,強化紀檢機關“三轉”,督促落實“兩個責任”,推動清朗政治環境的逐步形成。 ——落實黨委(黨組)主體責任和紀委(紀檢組)監督責任。去年以來,中央紀委領導同志多次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約談省(區、市)、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中央企事業單位、國有金融機構黨委(黨組)書記,要求強化黨的觀念,落實主體責任,層層傳導壓力。此外,加大追責問責力度,對山西發生塌方式腐敗負有責任的省委班子進行了改組性質的調整,嚴肅處理了湖南衡陽破壞選舉案、四川南充拉票賄選案的有關責任人。 ——大力推動紀檢體制改革。強化上級紀委對下級紀委的領導,推進紀檢機關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強化監督執紀問責。中央紀委先后兩次調整內設機構,增設4個紀檢監察室,監督執紀機構達到17個。省級紀委機關內設機構調整已全部完成;全面落實中央紀委向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紀檢機構,充分發揮“派”的權威和“駐”的優勢。據介紹,今年年底前,中央紀委將實現對中央一級黨和國家機關派駐全覆蓋。 國內反腐,境外追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方面大動作不斷,取得了豐碩成果。設立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辦公室、成立APEC反腐執法合作網絡、通過《2015—2016年G20反腐敗行動計劃》、啟動“天網”行動、集中公開百名“紅通”外逃人員信息……中國在全球范圍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海外追贓追逃行動,以“尚有一人在逃,追逃絕不停止”的決心,不讓國外成為一些腐敗分子的“避罪天堂”。 反腐“無例外、無死角、無空當”。縱觀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關于反腐敗的一系列部署和舉措,聲音振聾發聵,行動鏗鏘有力,收效有目共睹。 制度保障——“治黨、管權、治吏”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面,但絕不是全部,不能把全面從嚴治黨等同于反腐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今年9月在福建調研并主持召開座談會時指出,從嚴治黨要靠紀律管全黨,把紀律挺在前面。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對執政黨而言,這個籠子首先是紀律和規矩。而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則需要有完善的黨內法規制度。擁有一整套黨內法規制度,是我們黨的一大政治優勢。作為管黨治黨建設黨的“法寶”,黨內法規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加以完善,才能更好發揮管黨治黨之“重器”的作用。 2013年5月,《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規定》公開發布,使黨有了第一部正式、公開的黨內“立法法”。 兩年多來,中央修訂黨內法規制定條例,編制黨內法規制定工作第一個五年規劃,首次開展黨內法規清理,制定出臺34件重要黨內法規,其中條例5件、規則6件、規定14件、細則9件。 今年10月,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再次邁出重要步伐——中共中央印發兩個重要黨內法規:《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以下簡稱《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樹起道德“高線”,劃清紀律“底線”,為管黨治黨提供了重要的法規制度保障。 10月23日,王岐山同志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6千余字詳細解讀黨內兩大法規。文章稱,新修訂的《準則》,借鑒“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表述,向全黨提出“四個必須”和“八條規范”(即“四個堅持”“四個自覺”),集中展現共產黨人的高尚道德追求。修訂后的《條例》將黨的十八大以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反對“四風”方面的要求,轉化為紀律條文,體現了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不是一陣風。針對反腐敗斗爭中出現的新問題,增加了權權交易、利用職權為親屬謀利等違紀條款。突出群眾紀律,新增了侵害群眾利益、漠視群眾訴求等違紀條款,對破壞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行為作出處分規定,用紀律保障黨的宗旨。 除了完善的黨內法規制度,落實好全面從嚴治黨的部署和要求,還必須以改革精神推進黨的制度建設,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建制度、明法度、嚴約束,不斷提高管黨治黨水平。 2014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堅持問題導向,圍繞深化黨的組織制度、干部人事制度、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制度、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4大方面,提出了26項改革舉措,55項具體改革任務。 中央組織部負責人指出:“《實施方案》聚焦體制機制,為今后幾年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明確了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從此,推進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藍圖進入了‘施工’階段。”目前,已出臺38項改革舉措,其他改革舉措將在2017年前完成。 靠制度約束行為毫無疑問是管用的,但僅僅管住行為還是不夠的。黨要管黨,首先是管好干部;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打出了一套從嚴管理監督干部的“組合拳”。 ——完善從嚴管理干部隊伍制度體系。先后制定實施了規范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任職)、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抽查核實、配偶已移居國(境)外的國家工作人員任職崗位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規定。 ——開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集中清理超職數配備干部,全國超配的4萬多名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已整改消化2.5萬多名,完成62.7%;集中清理“裸官”,全國共清理副處級以上“裸官”3961人,對不符合要求的1061人進行了崗位調整;開展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抽查核實,有1790名擬提拔為處級以上干部考察對象,因抽查核實發現問題被取消提拔資格。清理整頓領導干部社會化培訓,對參加高收費培訓的3094名干部督促退學,23個高收費項目停辦;開展干部檔案專項審核,目前省管干部檔案審核基本完成,對273名檔案存在問題的干部作了處理。 ——嚴格日常管理監督。制定和落實對領導干部進行提醒、函詢和誡勉的實施細則,使干部時刻感到管理就在身邊、管理無處不在。在從嚴管理的同時,注重關心關愛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制定出臺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的意見,提高老少邊窮地區、特殊崗位以及基層干部待遇。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積極回應從嚴治黨的現實需要,著力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帶領全黨開創了黨的建設新局面,開辟了管黨治黨的新境界,取得了豐碩的實踐成果、理論成果和制度成果。 開弓沒有回頭箭,全面從嚴治黨的新的偉大征程才剛剛開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正在召開,站在這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要以堅強的黨性和責任擔當,把握大局、嚴明紀律,探索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推動管黨治黨全面從嚴,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