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西縣供銷社改革發展側記 “供銷社的出路在改革,希望在改革。”維西縣供銷社主任歐陽杰在日前召開的維西縣供銷合作社第一次社員代表大會上說。 誠如斯言,經歷過“三退、四散”挫折的維西縣供銷社,在改革大潮中迎難而上,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躋身云南省供銷改革試點單位。 5年艱辛探索,5年成就輝煌——2014年,全系統直屬企業和各類經營網點完成經營總額47300萬元,與2010年的14000萬元相比,增長238%;實現利潤205萬元,與2010年的30萬元相比,增長584%;資產總額8281萬元,與2010年的2892萬元相比,增長186%;上繳各種稅費142萬元,與2010年的19萬元相比,增長647%。維西縣供銷社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授予“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我們農民自己的合作社” “在家門口就買到了化肥、農藥,就能賣掉中藥材等農產品。”阿尺打嘎村村民余月仙說。巴迪鄉阿尺打嘎村是維西縣最北邊的傈僳族山寨。過去,由于山高路遠,加上沒有農家店,群眾賣難、買難問題十分突出。如今,這里建起了農家店,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做買賣。 像阿尺打嘎村一樣,維西縣建立起覆蓋全縣廣大鄉村的購銷網絡。 與計劃經濟時代的購銷點相比,“農家店”是在改革發展中涌現出來的新鮮事物。這一新鮮事物是供銷社按照“改造自我、服務農民”的要求發展起來的,因其定位準確,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到目前,維西縣已發展198個各類鄉村“農家店”。 “供銷社是我們農民自己的合作社。”美樂村中藥材專業合作社社員和品貴說,“供銷社為我們發展中藥材提供產供銷服務,為我們開拓市場、帶動農民收入增加提供平臺。”和品貴的話表達了全體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的心聲。通過改革,維西縣供銷社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47個,覆蓋全縣各個鄉鎮。農民專業合作社架起了一家一戶小生產通向千變萬化大市場的“金橋”。 向著“四個好”目標推進 維西縣供銷社主任歐陽杰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改革的目標就是圍繞‘四個好’增強服務能力。‘四個好’,即:建設一批為農服務好的社有企業、建設一批好的合作社、探索一套好的機制、建設一個好的班子和隊伍。” 近5年來,維西縣供銷社以服務“三農”為宗旨,以豐富的資源為依托,以供銷合作社完整的流通網絡為紐帶,全面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城鎮消費合作社、公共管理合作社、農民合作社聯合社、示范社和基層供銷社建設,不斷提高服務“三農”的能力,從“官商”變為“農民自己的合作社”。 改革發展向縱深推進,覆蓋全縣的服務網絡基本形成。供銷企業發展壯大,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完成了集農貿市場、商品配送中心為一體的維西供銷巴迪商貿樓建設項目,總投資500萬元,通過公開招租競標,實現社有資產年收益74萬元,增加社有資產500多萬元;投資650萬元建設塔城鎮農貿市場項目;投資580萬元建設中路鄉農貿市場項目;投資620萬元建設葉枝鎮農貿市場項目;投資907萬元建設永春鄉農特產品交易市場及商品配送中心項目;投資300萬元建設中藥材基地;投資10萬元建設煙花爆竹倉庫商品展示廳,加強了對《煙花爆竹零售許可證》的審核管理。 在全面提升5個縣級直屬企業整體實力的同時,縣供銷社投入啟動資金50000元,恢復成立了“攀天閣供銷社”“中路供銷社”和“葉枝供銷社”,新組建了“保和鎮供銷社”,實現基層供銷社在全縣七鄉三鎮全覆蓋,葉枝、中路供銷社正在建設鄉村集貿市場,搭建為農服務平臺,增強自身活力,積極為農民增收致富服務,鞏固在農村商品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拓展新的農村經營服務領域,提升為農服務能力。 到目前,維西縣供銷社有5個直屬公司,10個基層供銷社,3個縣級配送中心。建有供銷酒店、維合酒店、永春供銷寶晟酒店、維西大酒店、供銷社永樂江購物超市、巴迪購物超市和攀天閣富邦超市等對外聯合經營服務點;發展4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入社成員2777人,帶動8365戶,幫助農民實現收入7786萬元;提升了2個社區消費合作社,每年可實現銷售1350萬元,實現利潤13.5萬元;在七鄉三鎮創辦了11個農村公共管理合作社;規范、提升了以維西供銷藥材土產有限公司為主導, 9個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加盟的“維西供銷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規范、提升了由白濟汛鄉5個種植專業合作社組建的“維西供銷白濟汛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 通過改革發展,維西縣供銷系統從“官商”變為“農民自己的合作社”,鄉村經營網點綜合服務能力逐步提高,為開拓農村市場、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