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西縣葉枝鎮同樂村發展旅游文化產業側記 今年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成立30周年慶?;顒悠陂g,同樂村成為國際傈僳族文化尋根之旅重要一站。這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阿尺目刮的發源地,云南省傳統文化保護區暨同樂傈僳族傳統文化保護區,被列為全國百大新發現之一、中國傈僳族文化研究基地。參加尋根之旅的成員為這里發生的變化感到歡欣鼓舞:鄉村旅游逐漸興盛,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群眾生活蒸蒸日上! 當地村民說,昔日貧瘠的同樂村步入改革發展的快車道,因為我們有好的黨總支、好的總支書記、好的黨員隊伍。 創特色產業服務發展 在維西縣城興維大道有一家“同樂土雞火鍋店”生意紅火,食客沖著“同樂”這個文化品牌而來。這里的土雞來自同樂傈山養殖專業合作社。同樂傈山養殖專業合作社生產的同樂雞還供應“同樂大村山莊”等客戶。 “我們的土雞不愁賣,顧客按照訂單到我們這里收購土雞。今年以來,我賣土雞收入18900元,過上了好日子。我們專業合作社累計實現總收入26萬元??吹胶献魃缒軌驇砗芎玫氖粘?,大家紛紛要求加入合作社,我們養殖土雞的規模越來越大,群眾收入越來越多。”傈山養殖專業合作社社員和學義說。 傈山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實踐見證了同樂村黨總支的發展理念:“同樂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文化資源,要把同樂打造成富民興村的品牌,依靠品牌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文化產業,在弘揚民族文化的同時,帶動群眾增收致富?!?/p> 近年來,同樂村黨總支先后創辦了同樂文化產業專業合作社、傈緣種植專業合作社和傈山養殖專業合作社,架起了一家一戶小生產通向千變萬化大市場的金橋,開啟了群眾脫貧致富新征程。 時值冬天,同樂的旅游文化卻不冷,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體驗這里獨特的民族文化?!拔以谕瑯房吹搅死圩逯两癖Wo得最好的原始民居,享受人與自然和諧的環境,觀看阿尺目刮歌舞,品嘗原生態食物,購買花臘表、弩弓等民族工藝品。”來自深圳的游客張先生說,“我要把更多的游客介紹到同樂來?!?/p> 游客來了,同樂原生態產品賣上了好價錢,農特產品、民族工藝品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拔覀冇盟ゼ庸さ氖w面每斤賣10元,蜂蜜每斤賣70元,收入增加了,生活安逸了?!蓖瑯反謇圩遛r民余中華說。 游客來了就要搞好服務,只有提供優質服務,旅游文化產業才能持續發展。那么,怎樣搞好服務呢?村總支書記和政國與他的班子成員一道積極探索——用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成效推動旅游文化產業和生物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為了讓黨組織更好地服務發展、服務群眾,同樂村黨總支成立4個特色黨支部,即阿尺目刮展演黨支部、傈僳族文化特色產業黨支部、生態產業黨支部、中藥材種植產業黨支部。各支部的發展特點不同,發展模式各異,第一支部阿尺目刮展演黨支部,成立阿尺目刮表演隊,致力于傳承、保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阿尺目刮歌舞,表演隊共有成員40人,其中黨員8名。第二支部同樂傈僳族特色文化產業黨支部下設傈僳族手工藝制作黨小組、傈僳族飲食文化黨小組、傈僳族特色養殖黨小組三個黨小組,14名黨員組成核心骨干,帶動40名群眾,開發草編、織布(花臘表)、制弩、木碗(思尼)、竹編、傈僳土酒(吉培)、可耍俄里、茸扒拉、茸里、琵琶肉、土蜂、傈僳藥材雞等12個特色產品。第三支部生態產業黨支部,設立核桃產業、生態保護黨小組。21名黨員帶頭種植核桃,保護生態。第四支部中藥材種植產業黨支部,黨員帶頭種植示范,帶動群眾建立基地。 以旅游文化為龍頭的產業鏈在同樂村不斷延長,群眾增收的渠道越來越寬,同樂村家家有致富門道,戶戶有產業。第一支部下設同樂文化產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社以支部黨員牽頭成立,以保護傳統文化為重點,開發民族文化產品,從事以傈僳族服飾、草編、弩弓、木碗、竹編為主手工藝類;以苦蕎、甜蕎、蜂蜜、琵琶肉、可耍餓里為主飲食類;以阿尺目刮為主表演類,帶動群眾走上致富道路。第二支部下設傈山養殖專業合作社,從事天然養蜂、藥材、雞、土豬養殖,帶動群眾發家致富。目前養蜂150箱,雞存欄8100只。第四支部下設傈緣種植專業合作社,從事中藥材種植、核桃種植、桃樹種植,通過黨員帶頭,規范種植技術,通過專業合作社統一產品質量,引進客商競價銷售,種植藥材面積達900畝,核桃1000畝,蕎子基地600畝,建設桃園400畝,特色產業使同樂村一步一景,四季皆斑斕。 大河漲水小河滿。同樂村黨總支以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加快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進程,在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同時,消除了集體經濟空殼村,黨組織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顯著增強。目前,村黨總支實現集體經濟收入2萬元。 把根扎在群眾中 “現在,我們家賣川烏收入16000元,再過幾天,我家的當歸、續斷、秦艽可以賣了,預計實現經濟收入32000元?!崩壏N植專業合作社社員、共產黨員余正全說,“再這樣干上兩年,我家就過上小康生活了,是和書記帶著我們過上這樣的好日子?!?/p> 兩年前,余正全家還靠政府發放的最低生活保障度日,現在全家脫掉了“低保戶”的帽子,有了致富門道的余正全一家埋頭苦干,昂首致富。 像余正全一樣,只要一談起變化,大家豎起大拇指夸贊同樂村總支書記和政國。 “我們當時把和政國同志安排到同樂村看中的就是和政國的人品和才能。事實證明,和政國沒有辜負組織對他的期望。”葉枝鎮黨委書記李建新對記者說。 “和政國在我家住了半年多,像親人一樣與我們朝夕相處,幫助我們轉變觀念,發展中藥材產業。”白值洛傈僳族農民和生說。白值洛是一個高寒貧困的傈僳族山村,長期以來,全村群眾以種植玉米、蕎麥維持生活,增收無門,溫飽不足。針對這一情況,鎮黨委政府決定在白值洛抓一個依托特色產業帶動群眾增收的示范點。接到通知后,和政國帶著背包住進了同樂村白值洛村民小組,與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談心交心、謀劃發展,與群眾同吃一鍋飯同甘共苦,與群眾同勞動向貧困宣戰。經過調查研究,和政國制定了白值洛3個村民小組產業發展方案。如何將方案變為美好現實呢?有的黨員群眾擔心發展中藥材產業風險大,有的群眾擔心技術不到位收成不好。針對群眾擔心的問題,和政國采取對策一一加以解決。 和政國發動黨員帶頭組建種植產業專業合作社。2013年12月,白值洛支部17名黨員帶頭加入合作社,帶動44戶群眾加入合作社。合作社制定章程,按照章程組織生產經營,建基地、興產業、帶民富。在人民公社時期,白值洛開發了1500多畝藥材山,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藥材山撂荒了。把荒山變成聚寶盆就是和政國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努力方向。在鄉黨委政府支持下,和政國帶領群眾投工投勞修通了從白值洛到藥材山9公里的山路,緊接著,和政國帶領合作社社員投工投勞建設中藥材基地?;亟ǔ珊螅驼鴰е鐔T代表先后到永春鄉和麗江市玉龍縣魯甸鄉學習考察,并聘請專家手把手教群眾種植中藥材。2014年秋天是一個成果豐碩的季節,白值洛群眾收獲了發展中藥材產業的第一桶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和政國的實干精神植根在群眾心中?!昂蜁洖榱宋覀兇宓陌l展付出太多了,我們真是過意不去?!卑字德骞伯a黨員余世開說,“過去,我們村有個習慣,早上9點過才起床,然后慢騰騰地做早飯、喂牲口,直到10點半才下地勞動。和書記每天早上7點準時起床,挨家挨戶去敲門,叫大家趕緊起床。我們到地里時,和書記已經在勞動了。他是種植方面的能手,地里的活做得最好。為了幫助我們買藥材種子,和書記開著自己的車到拖枝村為我們買藥材種子。有的貧困戶沒錢買種子,他就自己掏錢為他們買種子,不到兩年時間,和書記為貧困群眾買種子支出2100元。晚上,他還輪流著一家一戶做群眾思想工作,引導改變觀念,共同商討產業發展思路。” 村民余國慶說:“和書記把根扎在群眾中,是我們的知心人。他到我們村創辦了專業合作社,群眾有了增收致富的產業,群眾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合作社架起了群眾脫貧致富的金橋,看到加入合作社的社員有了好收成,過去持等待觀望態度的人坐不住了,紛紛要求加入合作社。今年,我們合作社吸納了20戶社員。” 藥材飄香說豐年,聽取笑聲一片。今年秋天,中藥材產業和土雞養殖業增產增效,白值洛群眾在小康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美麗鄉村從“心”開始 過去,游客曾經對記者說:“同樂村很美,就是衛生差,道路上到處是牲畜糞便,居民庭院中雜物亂堆亂放?!?/p> 如今,行走在通往同樂大村的衛生路上,猶如穿行在一幅山水畫中,令人心曠神怡。“變”從何來?話還得從村黨總支抓環境綜合整治說起。為了搞好同樂村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和政國以組為單位分別召開支委會、村委會、群眾大會,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完善村規民約,把環境綜合整治的內容納入其中,使之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以支部為單位,建立了黨員衛生責任區,成立環境衛生監督組,每周檢查評選一次,并將評選結果上榜公示。和政國還在村委會宣傳欄上設立“揭短亮丑榜”,每周通知各組干部到榜前觀看,并現場要求榜上有名的小組拿出限期改正的方案。 “我家現在一天一打掃,時刻保持干凈整潔。家庭環境衛生搞好了,游客滿意了,收入也增加了。”同樂大村環境衛生示范戶余占仙說。誠如斯言,今年以來,余占仙家賣花臘表、弩弓、蜂蜜收入9000多元。 為了搞好家庭環境衛生,和政國倡導建立了《同樂村家庭環境衛生示范戶評選制度》,對環境衛生評選的目的意義、評選表彰、獎懲措施等作出明確規定。評選由村“兩委”成員負責,每月評選一次,對示范戶進行表彰獎勵。 “美麗要從‘心’開始,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關鍵在提高人的素質?!贝妩h總支致力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誠實守信、合法經營、團結友善等內容納入合作社章程,并由監事會認真貫徹落實。去年以來,同樂村3個合作社沒有出現危害游客利益的現象。(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