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各級各部門都在熱熱鬧鬧地開展“掛包幫”“轉走訪”精準扶貧工作。對此,筆者冷靜思考認為,開展好此項工作,應從嚴從實把握好幾組矛盾關系。 精準扶貧應從嚴從實,嚴格處理好“沉”與“浮”的關系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精準扶貧工作效果做得如何,最終要接受基層群眾的工作評判。一是應處理好“入”與“出”的關系。各級干部應以當前深入開展的“三嚴三實”和“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要求為推動,下基層調研、下基層學習、下基層走訪、下基層工作,以“四下基層”的擔當和作為,身入、心入、融入群眾,走出局限于對貧困數字“聽匯報”“看報告”“讀簡報”等,不踩點、不調研、不掌握第一手材料的誤區。二是應處理好“真”與“假”的關系。精準扶貧不僅有金剛不壞之身,更要練就“火眼金睛”。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家中勞力強不強、四看有無“讀書郎”,把貧困數據弄準、貧困戶訪遍、貧困面固定,擰干極少數基層干部看人情,搞浮夸、優親厚友,錯報漏報假報貧困戶的水分,真正把貧困對象搞精準。三是應處理好“嚴”與“松”的關系。鼓勵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和脫貧成效計劃精準“六個精準”的單位和個人;以嚴的態度、實的標準,從嚴從實處理蜻蜓點水、走馬觀花、“手榴彈炸跳蚤”等現象,走訪調研作風松散,統計上報優親厚友的極少數干部。 精準扶貧應全面推進,正確處理“硬”與“軟”的關系 兩條腿走路,兩個輪子驅動,硬軟件一起上,精準扶貧才能落細落實落地。一是強化“兩個功能”建設。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政治引領,政治屬性,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引導廣大黨員群眾推動藏區發展、改善藏區民生、維護藏區穩定的戰斗堡壘。強化基層黨組織服務功能,全面推進“五個服務”各項措施的落實。積極探索“黨支部+”形式,深化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帶領群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集體增收與個體群眾創業致富。二是撬動“兩個杠桿”。一方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即使節省修高速公路1公里1億元的投資,也要首先實現藏區基層黨組織活動場所全覆蓋”。鼓勵基層黨組織用好強基惠農“合作股份”專項扶持資金和農民增收致富“創業貸款”資金。另一方面,鼓勵廣大群眾創業致富。運用好“掛包幫”“轉走訪”政策,堅持“三培養”,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三是硬軟件扶貧一起上。堅持黨建扶貧、思想扶貧、技術扶貧、智力扶貧、教育扶貧和精神扶貧先行,強化項目、資金、產業扶貧跟上;從硬化道路、住房、水電等基礎設施入手,在基層黨建和扶貧開發上整鄉“雙推進”。 精準扶貧應務求實效,精心把握“實”與“虛”的關系 有效無效,群眾知道。精準扶貧關鍵在干部、關鍵在組織、關鍵在落實。一是實實在在地抓教育扶貧,戒虛。利用“千促”工作隊下鄉,扶貧工作隊幫扶等機制,深入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講黨的宗旨,講黨員干部的來歷和初衷,根據返貧致貧的原因,從思想上解決部分群眾“等靠要”思想,在教育中實現“幫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觀念大轉變,決不能因為難度大而虛晃一槍,不重成效。二是扎扎實實地搞規劃,戒空。到2020年,還有五年多的時間,貧困群眾如期脫貧,必須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發展規劃。應搭好“十三五”規劃的“順風車”,盯住待脫貧群眾的“米袋子”“菜藍子”“果盤子”和“錢袋子”,因地制宜地研究實施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移民搬遷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和醫療救助扶持一批的“四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確保扶貧“硬件更硬”和“軟件不軟”。決不因為難度大,導致制訂規劃內容空泛、不可操作。三是實實在在構建格局,戒單。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的力量廣泛參與,積極構建扶貧攻堅大格局。發揮各級黨委的主體責任和各級紀委的監督責任,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互為支撐。廣泛調動社會各界實業實體參與扶貧攻堅,積極鼓勵、支持,幫助各類非公有制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參與扶貧等,防止僅依靠聯系幫扶的一個單位或部門力量,單個“跳獨腳舞”,從而全面實現組織強、基礎實、藏區穩、群眾富、生態美。(牛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