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記者 陳義) 2015年,香格里拉市扶貧攻堅因村施策、因戶施法、因地制宜實施“六個到村到戶”大力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產業扶持到村到戶,增強貧困地區發展后勁。該市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高原特色產業,進一步完善產業布局,扎實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工程,形成高原壩區和山區以春青稞、馬鈴薯、春油菜、瑪咖和牦牛、藏香豬、尼西雞等為主的優勢產業帶;二半山區以核桃、藥材、干果、豆類和肉牛等為主的優勢產業帶;河谷地區以葡萄、冬青稞、煙葉、蠶桑、核桃、油橄欖和生豬、肉牛為主的優勢產業帶,確保每個貧困鄉有支柱產業、村有特色產業、戶有增收項目。重點培育一批扶貧龍頭企業、產業園區,推動產業鏈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和觀光農業,發揮旅游業對扶貧增收的作用。積極扶持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建立健全與貧困農戶的有效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貧困群眾的效益收入。加快農產品市場體系、流通網絡和產地市場建設向貧困地區覆蓋,選派科技人員到貧困地區開展科技服務和創新創業。 能力素質提升到村到戶,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圍繞素質教育和技能培訓兩個方面的重點,加強學前教育和技能培訓,確保貧困村有幼兒園,適齡兒童均有學上,青壯年文盲基本掃除,貧困村初中、高中畢業后未能升學但有培訓和就業愿望的貧困家庭學生實行百分之百培訓。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建設,拓展貧困群體的就業渠道,確保貧困戶戶均有1人接受職業教育或技能培訓,確保有條件的貧困戶掌握1至2項技術,建立農業科技人員對口幫扶指導機制,提高科技扶貧力度。 安居建設到村到戶,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要求,認真實施《香格里拉市扶貧生態移民規劃》,對居住在災害頻繁、生態脆弱、無發展潛力、資源匱乏地方的貧困群眾進行扶貧生態移民,分別安置在交通沿線、氣候適宜、有發展潛力的地區和城鄉結合部、集鎮等,并積極做好安置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培育。統籌整合住建、發改等部門和涉農資金,提高補助標準,大力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安居工程、抗震民居工程,大力發展新型城鎮和建設美麗鄉村力度,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確保貧困群眾住上安全宜居、傳承特色的住房,基本消除無房戶、危房戶。 基礎設施建設到村到戶,突破貧困地區發展“瓶頸”。加強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路網、水網、電網、互聯網建設全面覆蓋貧困鄉村,并向貧困戶延伸。實施道路硬化到村,實現全部貧困村通瀝青(水泥)路、村莊內道路硬化率達80%以上,全面解決貧困戶飲水安全問題,完成貧困地區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實現戶戶通電,并實行村村接通符合國家標準的互聯網,寬帶網絡在行政村全覆蓋。加大貧困地區太陽能、沼氣、電力等農村能源建設。加大中低產田地改造,實現貧困戶人均有1畝以上的高穩產農田。 基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到村到戶,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加大基本公共服務保障力度,對精準識別后的貧困戶參加社保、醫保、基本保險等自籌部分確因困難無法繳納的進行市、鄉鎮政府代繳,進一步全面落實和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制度和臨時救助制度,實現貧困戶有社保,貧困人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100%。健全鄉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實現每個鄉鎮都有達標衛生院,每個行政村有衛生室,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民健康工程,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確保鄉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戶戶通廣播電視。 金融扶持到村到戶,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資金保障。著力實施金融扶貧,增強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資金保障能力,充分發揮好金融扶貧的作用,提升金融服務貧困村、貧困戶的能力和水平,加強對扶貧龍頭企業和與貧困戶增收緊密相關產業項目的信貸支持,對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效果明顯的扶貧龍頭企業優先給予支農貸款支持。深入開展“信用村、信用戶”創建活動,降低貧困戶貸款門檻,增加扶貧貼息貸款規模,建立實行貧困戶一定期限一定額度的免抵押擔保、基準利率放貸、扶貧資金貼息、市建風險金補償的扶貧小額信貸政策等機制,大力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