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網訊 (實習記者 王靖萍) 1月4日至6日,州委常委、副州長農布央宗率州政府辦、州扶貧辦、州農牧局、州委政研室負責人深入全州各縣市調研精準扶貧移民工作時強調,加大精準扶貧相關政策措施宣傳力度,創新思路,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安置點建設的積極性,幫助困難群眾實現物質和精神上脫貧。 農布央宗先后到香格里拉市五境鄉春獨生態移民安置點、尼西鄉幸福村,維西縣永春鄉慶福村東山整組改造項目點、攀天閣鄉那米移民安置點、葉枝鎮白馬迪洛移民安置點,德欽縣燕門鄉谷扎村甲日頂移民點、云嶺鄉果念村斯永貢移民安置點,查看項目選址、設計規劃、建設進度等情況,并到搬遷戶家中走訪,詢問搬遷戶基本情況、經濟來源、收入狀況。 農布央宗指出,精準扶貧是我州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一項重要工作,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進一步完善“一把手”負總責機制,不能“只掛帥不出征”,做嘴皮子工作。各縣市要注重藏區扶貧規劃、區域發展規劃、異地搬遷規劃、扶貧專項規劃等的引領作用,明確目標任務,按照“脫貧——摘帽——增收——奔小康”的步驟,認真落實中央、省、州的扶貧政策措施,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強化責任分解,細化管理辦法,強化督查考核,多在如何拓寬扶貧路徑、培育主導產業上下功夫,不斷探索扶貧開發新路子。 農布央宗強調,實施就地脫貧無望或存在安全隱患的移民搬遷項目時,一定要選好安置點位置并優化規劃設計,房屋單體結構要突出民族特色、內部設施要完善、多運用木材替代材料避免生態遭受破壞;要加大精準扶貧相關政策措施的宣傳力度,在建設過程中充分調動搬遷群眾積極性,讓群眾能以按工計價等方式參建,盡可能減輕群眾負擔;在推進安置點建設過程中,當地政府要充分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因地制宜做好產業培育,讓群眾從產業上、精神上脫貧,讓群眾“搬得進來、住得下去、發展有望”。 期間,農布央宗還到香格里拉市五境鄉“貝珠亞”藏醫藥生態文化莊和維西縣念慈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調研產業脫貧項目推進情況。 農布央宗充分肯定“貝珠亞”藏醫藥生態文化莊、念慈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展模式和帶動群眾增收方面所做的工作。她說,我州生物資源豐富,但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仍是一個短板,發展中藥材產業過程中要注重技術支撐、保證質量、建立銷售渠道與打造品牌相結合,借鑒外地好的經驗和做法,擴大輻射帶動范圍,鼓勵更多農戶參與,使之享受發展成果,進而帶動經濟社會發展。 農布央宗強調,群眾脫貧致富關鍵靠產業帶動,要通過本地龍頭企業的帶動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幫助困難群眾“拔掉窮根”,走上脫貧致富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大力推進以特色農業、民族文化旅游、生物產業、農莊經濟等為主的產業扶貧,并根據自身條件及市場變化特點,積極探索創建多種產業扶貧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