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記香格里拉市上江鄉“2·14”森林火災中 因公殉職的梁學仁同志系列報道(四) 除三間土坯房,他沒有為家人留下任何積蓄,反而欠下打算裝修房屋的5萬元貸款,但行醫多年,除去成本,他從不多收一分診費,甚至倒貼給予治療,有村民賒賬多年未還,他也從不開口討要。 他總是很忙,連節假日也很少陪在家人身邊,甚至連拍一張全家福也多次耽擱,最終不了了之,但只要鄉親們有需要,他總第一時間趕到,從不言累言苦,從不推脫。 在大家眼中,他扶貧濟困、默默奉獻、事事模范,是一個難得的好鄰居、好村民。但在家人心中,他為家中出力太少,算不上一個稱職的兒子、稱職的丈夫和稱職的父親。 他就是梁學仁,一個普普通通的鄉村獸醫員,也是一個事事著想他人的老實人。 他從來不為難別人,卻常常把自己為難住了 自幼家境貧寒的梁學仁,打小就嘗盡了生活的苦。在良美村群眾口中,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個關于他的故事:在昆明讀書時,由于家中生活貧困無錢買票回家,一年冬天,梁學仁瞞著家人從昆明整整走了7天才回到家。 如今斯人已去,當時的情形已無法回顧,但也許正是這些苦難和生活的磨練,讓梁學仁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在梁學仁的遺物中有一只鋼筆,這是梁學仁獲得先進稱號時附贈的獎品,多年來,這只鋼筆依舊精致嶄新,“他一直舍不得用,說要留著做個紀念。今年過年,我特地給他買了一條好煙,他也舍不得抽,現在人去了,煙還剩下大半條。”看著哥哥的遺物,梁學仁的弟弟梁學義心中感慨萬千,在他的印象中,哥哥身上的衣服就沒有幾件貴的,一個地攤上買的帆布包一背就是幾年,洗得發白也舍不得買個新的。“梁哥就是這樣,穿得樸樸素素,如果沒有人介紹,你一定想不到他是國家干部。”同事蘭菊燕告訴記者,由于穿著樸素,許多人曾開玩笑說梁學仁不像干部,倒像是逃荒的難民,對此,梁學仁總是一笑了之,從不爭辯。 “別看我哥平時生活節儉,對別人他一直都很大方。”梁學義告訴記者,在出診過程中,除去藥物成本,梁學仁從不多收一分錢,對條件艱苦的農戶,他甚至免費給予治療。“他的工資基本都倒貼了。”梁學義說。幾年前,為貼補家用和方便群眾購買飼料,梁學仁的妻子貸款在村里開了一家飼料店。飼料店開張了,前來購買飼料的村民每天都有很多,但經營多年卻始終入不敷出。店里生意不錯,錢去哪里了? “2011年11月2日,四隊趙某欠飼料40公斤一件,合計人民幣560元”“2016年2月11日,葉某欠飼料20公斤一件,合計120元”……店里20多本厚厚的記賬簿給出了答案,上面一頁頁都是村民賒欠飼料、藥物、針水等款項的憑證,記者看到三四年前的帳還有不少,粗略進行了計算,這些賬簿加起來差不多有五六萬的欠款。“上面都是別人寫的欠條,人家來還,我哥就撕一張,從來沒有見他主動催過一次帳。”弟弟梁學義的話在采訪中得到許多老百姓的證實,養殖戶馮榮華早已習慣了與梁學仁先賒后結的交易方式,“遇到買飼料沒錢了,我們就賒著,有錢了再拿給他,他也從來不追任何人的賬,因此,大家都喜歡到他家的飼料店里賒賬。” “你去催催,把賬結下不就有錢了?”一次,得知沒錢進貨的梁學仁夫婦準備向他人借錢周轉,弟弟梁學義就為哥哥支招,但話還沒說完,便被哥哥一口回絕。他說:“老鄉來跟我賒飼料是信任我,他們暫時沒有來還,說明還有困難,人家有困難我們去催賬,這是落井下石啊,我們也是苦日子過過來的,現在我們的生活不至于到那一步,就不要去為難人家了。” 梁學仁就這樣從來不為難別人,卻常常把自己為難住了。今年春節前夕,梁學仁和妻子商量決定對家中的房屋進行裝修翻新,但卡里沒有積蓄,可梁學仁從沒向任何人提出還錢,最后還是妻子抵押戶口本,在農村信用社申請了5萬元的貸款,才解決了這一難題。 他心里想的總是別人,卻把自家人給忘了 三間老舊的土坯房,卡里、存折里沒有任何積蓄,梁學仁走了。 工作20多年的他沒有給妻兒留下太多東西,甚至連一張全家福也沒有留下。今年春節,趁著一家團聚,弟弟梁學義提出吃完飯一起拍個全家福做個留念,但飯還沒吃完,接到電話的梁學仁背上藥箱便出了家門,直到天黑才回到家中,拍全家福的計劃自然也就泡湯了。如今人走了,沒拍成的全家福成了一家人心中最大的遺憾。 “他心里想的總是別人,卻把自家人給忘了。”在弟弟梁學義眼中,哥哥是一個好人、老實人,但卻算不上一個稱職的兒子、稱職的丈夫和稱職的父親。母親生病打針他在外出診,全家大小事務由妻子一個人扛,年幼的孩子和他每天見不了面……梁學仁一直很忙,忙得忘記了自己,忙得沒時間照顧家人。“那年,村里發生藍耳病和口蹄疫,他因為職責所在先幫全村群眾打完疫苗,最后才回家給自己的豬打疫苗。但那時已經來不及了,他家里的40多頭豬一個不剩都死了。唉,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太老實了,可惜了!”從小一起玩長大的鄰居葉曉平至今對梁學仁的離去還不能釋懷。 “你哥哥對你還沒有對我好!”梁學義告訴記者,鄰居李應全不時向他炫耀的這句話曾讓他又好氣又好笑。原來,梁學仁看到鄰居困難戶李應全79歲的老母親生病卻無錢醫治,便主動把老人家送到醫院治療,不僅承擔了全部醫藥費,還給老人家買了雞蛋等營養品。不僅如此,為了幫扶李應全盡早成家立業,2013年底,梁學仁還給李應全1500元錢出門去找媳婦,最終錢花完了,媳婦也沒找到,但梁學仁什么也沒抱怨。相反,看到李應全母子倆過年沒有年豬,梁學仁還把家中一頭200多斤的肥豬送給他們。 2014年開春,梁學仁又給李應全送去了一頭母豬,還免費送了幾袋飼料,勸其專心養殖,早日脫貧。采訪中,李應全說:“我們非親非故,他對我這么好,村里群眾都知道,不僅給我錢、給我豬、給我飼料,還天天從思想上教育我、鼓勵我、引導我,這樣的好人上哪里去找啊!” “阿七三這個人確實難得。”許多附近的村民都知道梁學仁的家庭情況,除了體弱多病的母親,梁學仁家中還有一位殘疾的叔叔,沒有任何勞力,一直靠他養活。而在贍養兩位老人的同時,梁學仁還撫養著妻弟的女兒,由于母親離家出走,侄女木燦英4歲時便被梁學仁和妻子接到家中,供其上學讀書,直到現在。“小爺對我很好,就像親生姑娘一樣。”木燦英告訴記者,雖然有了弟弟,但梁學仁對她始終沒有任何區別對待,“我現在17歲上高一,小爺(姑爹)還說要供我上大學,沒想到他就這樣走了……”說不到幾句,小姑娘已是淚流滿面。 “現在他走了,但我自己一定會想辦法把侄女供到畢業,把年僅5歲的兒子撫養長大。我相信,這也是他最后的牽掛和想法!”采訪最后,梁學仁的妻子和松瓊告訴記者,雖然有幾分不甘和埋怨,但嫁給這個男人她從不后悔。(香格里拉網記者 石顯堯 郜鵬程) 【香格里拉網評論】黨員干部的標桿 也許,在別人的眼里,梁學仁太過老實,甚至有點“憨”:救活了別人家的豬,自己家的卻死個干凈;開了鋪子,除了欠條,他剩下的就是債務;老人生病了,他不在床旁伺候……讀了他的故事,我們眼前就會明亮起來,那個穿著樸實、家庭簡陋,又成天忙忙碌碌的人是一位可親、可敬的基層普通黨員,他用自己的真心書寫了豐富的人生,用自己的付出詮釋了生命的價值。 扎根基層,不求聞達、不求名利,甘于默默無聞做小事、做實事、做好事,能做到這些的人是有境界、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是心里裝著群眾、心懷基層百姓的人。優秀共產黨員梁學仁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了旗幟和標桿。 在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在全州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建設“一區一兵一中心”,開啟“十三五”征程的實踐中,我們需要更多像梁學仁一樣扎根基層、全心為民的共產黨員和基層干部。讓我們以梁學仁為榜樣,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道德修養、理想信念,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事關群眾利益的小事做起,為譜寫好中國夢迪慶篇章凝聚正能量,為推進全國藏區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示范區建設貢獻一份力量。(評論員 張錦明) 相關鏈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