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我州通過打好精準培訓、定向使用和拓寬出口“三張牌”,走出了一條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培養路。 不撒糊椒面——打好“精準培訓牌”?? 缺什么補什么,針對性地開展綜合素質提升培訓,讓大學生村官盡快成才,是迪慶一以貫之的做法。大學生村官都是從家門到校門,沒有工作經歷。針對這一“短板”,州委組織部每年從提高大學生村官“六大員”綜合素質提升的角度出發,采取“請進來”、“送出去”和“放下去”方式,充分發揮州委黨校干部培訓主陣地作用,大力開展素質培訓。在鄉土人才培養、做群眾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進行集中業務方法指導;同時召開全州大學生村官座談會,交流工作經驗和不足。本著“需要什么補什么”原則,全面培訓、全程跟蹤、全面覆蓋,讓大學生村官在理論講堂上增知識,在服務群眾中長見識,擺脫書生氣,腳踏實地接地氣。2008年以來,按照“管用、頂用、實用”的原則,我州先后培訓大學生村官8次,1300多人次參加學習,大學生村官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 不泛泛用力——打好“定向使用牌”??? 放下去,到艱苦的農村去,定向釋放大學生村官服務藏區“三農”工作的正能量,迪慶始終突出這一重點。一是解決“做什么”的問題。著重建立完善促進大學生村官隊伍作用發揮的工作機制,堅持以用為先,放手使用。重在引導大學生村官圍繞基層組織建設員、村級事務管理員、惠民事項辦理員、人民群眾服務員、遠程教育播放員和云嶺先鋒信息員規定的職責范圍展開工作。二是解決“怎么做”問題。方法總比困難多。教育大學生村官堅持“四多四看”:駐村多和藏區農牧民交朋友、多進村入戶了解民情、多到田間地頭調研生活生產、多把基層一線的情況反映上來,精準扶貧中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力強不強、四看家中有無讀書郎。腳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幾重情感。在接地氣中培養群眾感情,累積工作才干。僅2015年,大學生村官先后撰寫有質量的民情調研報告30多篇,為群眾辦實事600多件。三是解決“優勢在哪”的問題,“扶上馬、送一程”。迪慶招聘的大學生村官大多數有藏族、傈僳族語言優勢,有利于做好群眾思想政治工作。8年來,大學生村官發揮民族語言優勢,先后深入群眾、深入實際,配合“村三委”,主動融入群眾,把糾紛從“事后滅火”向“事前化解”轉移,社會管理從“被動”向“主動”前置,抓早抓小抓了,先后化解大小基層鄉村矛盾400余件。 不拘于一格——打好“拓寬出口牌”? 拓寬出口,迪慶州始終重視把大學生村官納入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促進就業。2008年以來,先后有329人分別考取了公務員或企事業單位。僅進入鄉鎮黨委班子就有29人。一是就業政策給予傾斜。州委州政府出臺〔2015〕1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從培養人才方面,把大學生村官作為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路徑,并為打造大學生村官生成干部新鏈條,提供政策依據和方向。二是政策規定剛性約束。當公務員招考時,拿出20%的崗位,定向招錄大學生村官;當事業單位出現崗位空缺時,要求單位至少拿出50%名額進行統考,公開招聘。三是促進就業渠道順暢。有計劃地選拔一定數量的村官到村、社區擔任黨總支書記助理、主任助理或到鄉鎮開展1-2年的“三支一扶”,期滿后由人才機構推薦就業。同時,鼓勵自主創業或到非公經濟單位就業。自主創業免收個體工商登記等20余種費用;經費不足時,參照下崗人員按每人最高3萬元小額貸款扶持等。由于擴大就業出口這張牌打得好,全州大學生村官定向考錄比例、多崗位就業率和多形式創業分流率均在全省前列。?(通訊員?牛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