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造林·綠化維西”行動見聞 “今年春天雨水好,我們抓緊節令種樹,把村子建成花園一樣美麗。”維西縣塔城鎮巴珠村女子護林隊隊員阿姆邊種植木瓜苗邊對記者說。 “人養樹,樹養人。”塔城鎮副鎮長、巴珠村黨總支書記和勛說,“近年來,巴珠村群眾嘗到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甜頭,群眾植樹造林,建設美麗家園的積極性很高。過去,植樹造林要發動,現在,植樹造林成了群眾的自覺行動。” “去年,我家賣野生菌收入4200多元,加上賣蜂蜜和土雞的錢,收入達21600多元,日子越來越好過了。”巴珠村村民扎西定主說,“隨著村里森林覆蓋率增加,林下資源越來越豐富,每到野生菌收獲季節,老板紛紛到我們村收購。” 近年來,巴珠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名列塔城鎮前茅,群眾存款名列塔城鎮前茅。“‘人養樹、樹養人’的理念植根于巴珠村群眾心中,外化于植樹造林、綠化家園的行動上。”塔城鎮鎮長馬國杰的話道出了巴珠實現綠色發展、持續發展的根底。 “前人栽花后人享樂,前人種樹后人乘涼。”3月11日,維西縣永春鄉三家村“兩委”班子組織群眾在永春河畔種樹,納西族中年漢子和玉華在植樹現場給大家唱了一個調子。永春鄉黨委負責人說:“我們要多種樹、管好樹,給子孫留下藍天白云、碧水青山。” 當天,三家村干部群眾在永春河畔種下1200棵樹,樹種為紫薇、香樟和禿杉。按照永春鄉政府規劃,通過三年左右的時間,把永春河畔建成生態旅游長廊。 “我們村實現人均有3畝以上的核桃樹目標,還在核桃林下種魔芋,一畝地里有兩份收入,群眾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了。”正在帶領群眾種植魔芋的山加村黨總支負責人說。 “今年植樹節期間,縣林業局發放樹苗85萬株,比去年增加10萬株。”維西縣林業局局長趙學飛說,“今年,全縣義務植樹將突破90萬株。” 木本經濟作物是群眾的脫貧樹。目前,維西縣核桃基地發展到40.9萬畝,690.05萬株,年產核桃7600多噸,人工漆樹原料林基地15324.8畝,青刺果人工林6908.5畝,590710株。 過去,康普鄉康普村白漢頂村民小組是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多發區。現在的情況怎么樣了?核桃種植大戶李小軍說:“通過10年努力,我們村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和建設核桃基地,所有的荒山綠化了,所有的坡地種上了核桃。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減少了,是樹子保住了村子,保住了水源,保住了飯碗。” “要致富,多種樹。”這是張貼在維西廣大農村的一幅標語。維西縣各族群眾在“植樹造林·綠化維西”行動中交出這樣一份成績單:到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4.83%,主要飲水源和環境空氣質量達到相應功能標準,其中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地面水質量保持穩定,98%飲用水源水質良好,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三贏”。(楊洪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