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屬公司出現系列窩案”“有一個班子成員性格比較外向,經常在微信朋友圈轉一些未經證實的消息”“作為領導干部,個人出書并由下屬相關單位集體購買”……日前,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刊載文章,廣東等地不少干部因為上述看似“不那么嚴重”的問題被紀檢監察部門約談。 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這是中央紀委提出的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中的第一種。廉政專家表示,各地紀檢監察部門落實“四種形態”中第一種形態的力度在不斷加大,表面看似“小事小節”,但事關全面從嚴治黨的大局。 “紅臉出汗”在多地成為常態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日前刊載文章稱,今年以來,廣東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用好“第一種形態”筑牢“第一道防線”,加大談話函詢力度。在第一季度,廣東共有各級領導干部53890人次接受談話提醒。山西、甘肅等省份也紛紛建立了相應的談話函詢機制,把談話處置問題線索作為履行主體責任的重要抓手。 “中國網事”記者梳理相關公開報道發現,一些以往看似“小節”“還沒有談過”的問題,如今正成為“真刀真槍”的約談主題,“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正成為多地監督執紀的常態。 ——“小微問題、苗頭問題”發現必談。報道稱,廣東省清遠市委書記葛長偉表示,班子中有一個成員性格比較外向,經常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一些未經證實的消息。為此,葛長偉特意跟他談過一次:“以前可談可不談的問題,現在只要出現了就必須要談,要當面提醒他注意。” ——從“覺得丟人”到體會組織的真心愛護。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報道稱,經過約談,一些干部主動轉變觀念,從“聽著主談領導一條條列出自己的問題,覺得既丟人又生氣”到主動談自己的問題,接受組織的批評教育。例如,貴州省黔西南州某縣縣長在接受約談時,主動說明曾收受他人禮金,并在約談后如數上繳;一鄉鎮鎮長被約談時,主動說清楚了收受紅包的問題,坦言“心里敞亮多了”。 ——“改小錯是為了避免釀成大錯”。山西省某廳廳長李致平(化名)日前就在省紀委接受了一次特殊的談話。“小錯不改,釀成大禍……”嚴肅又飽含關懷的話語,讓李致平很快便向組織承認自己曾違規收受禮金,并以談話為抓手,挑起“一崗雙責”的擔子。返回單位后,他不僅與副廳長挨個兒談話,還召集副處級以上干部開會。最終,該廳有47人在談話中承認違規收受禮金問題,另有30人主動向組織交代問題,共上交禮金163萬余元。 “大喝一聲”目的是“治病救人” 廉政專家與多地紀檢監察干部認為,多地“紅臉出汗”的談話成為常態機制,折射出紀檢監察部門充分運用“第一種形態”。這既是轉變執紀理念,更體現出黨委紀檢監察部門對干部的真切愛護。 “強化‘第一種形態’,將從嚴治黨關口前移,有助于幫助黨員領導干部防微杜漸,避免小問題積累成大問題,量變最終引發質變,”山東省委黨校黨的建設教研部副主任譚健認為。 福州市紀委一名干部表示,目前輕微違紀問題仍占違規違紀線索的大多數。面對輕微違紀情況,“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就成為主要的處理方法。 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主任謝春濤表示:“‘四種形態’中的第一種形態,是從嚴治黨的重要體現。很多落馬官員在寫懺悔書時,回顧如何走上腐化墮落的不歸路,都提到自己當初不把輕微違紀當一回事,最終逐漸違反黨規黨紀甚至滑入犯罪的深淵。從這個意義上說,黨員干部在出現輕微違紀苗頭時紀檢監察部門及時介入,‘大喝一聲’,對其進行約談,既是‘治未病’,更體現出組織對這名干部的愛護。” 甘肅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張曉蘭在接受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訪談時表示,實踐“四種形態”,紀委的責任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執紀的力度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紀檢監察部門要轉變執紀理念,牢固樹立查辦大案要案是政績、抓早抓小更是政績的觀念,正確把握和處理‘樹木’和‘森林’的關系,從‘盯違法’轉向‘盯違紀’,從‘管少數’轉向‘管全體’,在拔‘爛樹’的同時,治‘病樹’、正‘歪樹’,防止出現要么‘好同志’、要么‘階下囚’的現象。” 多舉措防止“第一種形態”成為“走過場” “最難的是第一種形態,最關鍵的也是第一種形態。”有關專家表示,落實“第一種形態”需要不斷營造黨內民主氛圍,并逐步探索更多執紀方式,確保“第一種形態”的落實不走過場。 譚健說,自我批評很難,批評他人更難。批評他人既要言之有物、解決實際問題,又要促進黨內和諧團結,這都離不開大環境的營造。要保護那些敢于講真話、敢于提意見的同志。黨組織的作用要凸顯出來,上級黨組織要有胸襟和措施來保護下級黨組織。 謝春濤表示:“在具體落實‘第一種形態’的過程中,有的領導干部怕得罪人,怕今天找人約談,明天就在民主測評等場合被同事投‘不滿意’票。對這些不正確的思想,一是要加強教育引導廣大黨員,讓其認識到四種形態的重要意義,認清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肩負的責任;二是用嚴格的制度將責任意識落實到具體工作,一定要追究黨委領導同志的主體責任。通過養成積極正確的氛圍,就不會認為‘咬耳扯袖’的‘第一種形態’是得罪人,就不會認為‘紅臉出汗’是讓自己難堪。最終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態與執紀環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廉潔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任建明建議,約談、誡勉談話、通報批評等都可以成為第一形態的具體方法。現階段,口頭批評運用較多,今后可視情況發展書面批評等更多執紀方式。此外,在具體深化第一形態中,要明確由誰來組織、由誰來開展、由誰來落實,從而更好發揮第一形態的作用。在工作氣氛上,要形成大家既敢于批評,又樂于接受批評的環境。在落實效果上,要依靠問責、考核等機制來確保不流于形式、不走過場。(新華網) |




